第04版:策划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06月10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儿童友好社区这样茁壮成长

仙逸居民区儿童节烘焙活动
虹旭居民区儿童节小小观察家活动
虹旭居民区孩子一起参与菜园建设
威宁居民区儿童节游园会活动
仙逸居民区儿童节“逸舍”布景
仙逸居民区慰问军烈属活动
威宁居民区儿童节游园会活动
仙逸居民区王灏颖小朋友表演芭蕾舞
虹仙居民区的孩子们绘制防空洞外墙
虹仙居民区陆圣岳父子一起布置展厅
虹旭居民区专为不同年龄段儿童设置的儿童乐园
虹仙居民区散居儿童进幼儿园活动

□记者 黄琪

仙霞新村街道现有实有人口9.1万余人,其中儿童约9500人。为进一步提升服务儿童能级,优化儿童成长环境,目前,街道正在积极推进上海市儿童友好社区创建工作,在街道层面建立儿童服务中心,在23个居民区设立儿童之家,形成“一中心多站点”网络布局,满足辖区儿童学习教育、运动健身、实践活动的需求。通过营造儿童友好氛围,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宣传,增强服务儿童的意识;整合社区资源,引入社会力量,打造儿童友好服务的实践基地和特色阵地;成立儿童议事会,培育儿童代表,提升儿童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

用“绣花功夫”为每个儿童打造最美好的童年

在城市治理中,儿童作为独立的主体之一,他们的成长发展关系着这个城市的未来。社区作为孩子们生活成长的重要阵地,尤为关键。为此,拥有30%亲子家庭的虹仙小区正在积极地探索儿童友好社区的建设。

加强党建联建

最大限度利用资源

孩子第一次进幼儿园会不会哭?孩子进幼儿园能习惯吗?孩子们能和睦相处吗?……对于0-3岁的散居儿童父母来说,把孩子送进幼儿园是一个艰难的决定。

为了让孩子能平稳度过进幼儿园前的过渡期,也为了减少家长们的顾虑。虹仙居委会携手社区党建联建单位虹古路第三幼儿园,开展0-3岁散居儿童进幼儿园活动。“每年我们会组织3-4次类似亲子运动会的活动,每次会有大约40对亲子家庭参加。”居委会干部孙宇洁介绍道。

“小妹妹,你扶紧我们,慢些走!”小朋友们在家长的看护下,由在园的哥哥姐姐们带领着开展各项游园活动:独木桥、滑滑梯、小兔跳、爬爬垫……与寻常小朋友们第一次进幼儿园时哭泣不停的场景不同,这些小朋友们一进幼儿园就被操场上的各种游乐设施所吸引,园内笑声此起彼伏,处处都是小朋友欢乐的身影。

不仅是0-3岁散居儿童进幼儿园“体验”,幼儿园的小朋友也会来社区里“体验”。去年,虹仙居委携手虹仙社区党建联建单位工商银行安龙路支行和虹古路第三幼儿园同上海“哈哈少儿”频道一道,让30名幼儿园的小朋友们走出幼儿园来到社区,学习垃圾分类知识,画出自己脑海中想象的美丽家园。

虹仙小区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主动架起学校和家庭、社区的桥梁,形成了强大的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一名家住虹仙小区的家长认为:“虹仙小区在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这一点上一直做的很不错,所以我觉得能让孩子生长在这样的环境中很幸福。”

从细微处着眼

小朋友争当规划师

公共空间,是无数人儿时美好记忆的源泉。社区公共空间如何建?孩子们才是最有发言权的。

在虹仙小区,有一个常年空关着的防空洞,占地1100平方米,前年区里举行民防演练,大家又重新关注起这一能容纳500人的防空洞,把这个地下防空洞翻新成为一个社区公共空间,并邀请社区内的小朋友作为小小规划师参与规划。

“孩子的生活不仅在学校,也在社区里,让他一起感受,也能知道自己能为社区做些什么。”虹仙小区的“80后”居民陆圣岳和他“00后”儿子小陆在虹仙小区生活了5年多,得知小区将防空洞利用了起来,布展“虹仙好邻居日”,陆圣岳积极报名,让儿子成为策展人,一起加入社区营造。

他们带来了100多张多由自己拍摄的照片,展示了虹古路等6条小区周边道路及小区环境。父子俩一起布展,一起讨论主题,最终确定了摄影展名字为“虹仙录”,通过照片看到了街道、落叶、夕阳,追寻社区美的一面。

15岁的混血小姑娘凯琳,自出生开始起就住在虹仙小区,平时喜欢参与社区活动的她也参与到这次改造规划活动中来,利用课余时间与小伙伴们一起绘制了防空洞入口处的壁画。“壁画的主题是我们理想中的美好家园,我觉得能和小朋友们一起画画很温馨。”她表示。

“不仅是防空洞的改造,社区很多基础设施的建造都有参考小朋友们的意见,你看这个小黄人就是小朋友们选的。”孙宇洁指着垃圾厢房上的壁画笑着说道。

结对帮扶

珍视每一个孩子的童年

儿童保护,不能做做样子、走走过场。儿童保护项目如何长期健康运转,还得依靠一支稳定的护童队伍。在虹仙小区,一批由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军人、老文体爱好者组成的“五老”志愿者们就充当了这样的角色。

张惠英是其中的代表,在江苏路第五小学退休后,她便积极投身于关心下一代工作当中。在得知小区内的徐子谦小朋友家庭情况困难,便主动找到居委会牵线,对徐子谦小朋友进行帮扶。

“张奶奶每次给我辅导作文可认真了,上次我参加朗诵比赛,她一遍又一遍的帮助我修改作文,甚至还亲自来我家教我在朗诵时如何停顿、调解情绪等。”徐子谦对张奶奶多年来对自己的关心十分感激。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在我看来,儿童友好型社区建设也需要‘绣花功夫’。多年来,我们坚持将儿童作为一个单独的群体,致力于为他们提供良好的条件,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拥有最美好的童年。”虹仙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季强说道。

小区里的毛毛虫 都成了学习样本

家中“小神兽”们课余时间最喜欢做什么?做手工、打游戏、看动画片?家住虹旭小区的小朋友吴嘉宝却有个与众不同的爱好,他喜欢牵着妈妈的手,来到小区最西侧的生境花园里,一边照看自己认领种植的迭迭香,一边学习生物知识。在虹旭小区,像吴嘉宝这样的孩子不在少数。

作为仙霞街道开展上海市儿童友好社区创建工作的示范居民区之一,虹旭小区多年来精心打造,用心经营,让孩子们真切感受着这个社区的友好与温度。

大手牵小手

让孩子在大自然中成长

一只知了、一群蝌蚪、一条毛毛虫或许就能帮助孩子们打开了认识世界的一扇大门。在虹旭小区,生境花园就充当了孩子们认识世界的媒介。“我们可喜欢生境花园了,在生境花园里认识了好多花草,还看见了蹦蹦跳跳的小松鼠。”家住虹旭小区的张云中、张云允两双胞胎兄弟兴奋地说道。

“在改造生境花园之前,我们就有一个微园,由小区里的老年志愿者们种植,很多孩子看到后,会很好奇地凑过去问些植物相关的知识,也想要种植植物。”虹旭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妇联主席吴红萍介绍道,虹旭小区在2018年启动精品小区改造后,将孩子的成长作为重要的一部分考虑进去,在生境花园特别开辟了一块种植体验区。“那时正好在试点垃圾分类,于是我们便将垃圾分类与认领种植植物联系在一起,只有垃圾分类分的好,才可以认领种植植物。最后效果非常好,不仅可以让孩子带动整个家庭主动垃圾分类,而且又提升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

热心居民张新根默默准备300多张树木“名片”,教孩子们认识小区内的树木;邀请大自然保护协会向孩子们介绍生境花园里出现过的鸟类特征,并科普使用望远镜观察动物的方法;采摘生境花园内种植的蔬菜水果,让孩子们送给小区内孤寡老人……孩子们在生境花园内亲近大自然、认识大自然的同时,也感受着由此产生的浓浓邻里情。

以儿童视角看社区 用童心装点社区每个角落

培养一个好孩子,需要一个好家庭,更需要一个好社区。反过来,一个宜居和充满幸福感的社区,少不了儿童的参与。如何在社区治理工作中优先儿童视角?

2019年8月,虹旭二小区启动“美丽楼道”微更新项目,经过任务书发布、设计师征集、现状踏勘与社区见面会、方案评审会等过程,最终确定了“自然之趣”主题方案。

“那个时候,家里的孩子每天一放学就赶着回来美丽楼道。”16号楼的居民告诉记者,他们楼道的设计主题为花鸟动物,孩子们借着扶梯,勾勒出一只吊在扶梯上的调皮的猴子,样子十分可爱。“孩子们画的老灵额,现在我们的小区看起来跟新小区一个样!”

除了虹旭二小区的20栋楼的楼道改造,小区各个角落的小牌子上也充满着童心:生境花园入口处挂放的“让狗狗等在外面”吊牌;蔬香菜园里写的“菜美茁新芽,篱蔬不碍花。莫嫌近城市,到眼遍桑麻。”打油诗;草丛中雨水管道上张贴的“文明养宠素质高,蚯蚓堆肥创环保。”标语……这些小牌子都安置在孩子们视线所及之处,在潜移默化中让孩子们提升文明素养。

创造儿童成长空间不出社区便有玩有学

虹旭小区的健身广场原来是大面积的硬质铺地,虽然有一批健身设施,但经常乏人问津。为了使老人、小孩都能安全而愉悦地使用这个空间,虹旭小区决定利用场地的1/3面积,开辟出一片儿童娱乐场地,同时保留原有健身器材供老人锻炼身体。

在儿童乐园的设计上,考虑到不同年龄层次的小朋友,分区域玩耍。圈内设置了一些滑梯、沙地等专为学龄前儿童玩乐,边上则设计一些“跳格子”等游戏区域供小学阶段的小朋友使用。同时,儿童娱乐场施工材料也特意选了一些回收轮胎,由设计师和居民共同来创作。改造完成后,儿童娱乐场的空间也由几个孩子的妈妈认领来做后续的维护管理。

值得一提的是,虹旭小区不仅让孩子们“有得玩”,更让孩子们“有得学”。早在13年前,虹旭小区就成立了暑期爱心学校,由当时在小区社会实践的在校大学生创立,教师则由小区内的退休老师组成,整个过程不收取任何费用。“这个暑期爱心学校可帮了我们大忙,解决了我们不知如何安排好孩子的暑期生活的难题。”小区内一位双职工家庭的家长感激地说道。

如今,在虹旭居民区,儿童友好型社区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中,并持续地散发着快乐成长的能量,一个充满活力的“虹旭样本”正在形成。

让孩子感知成长美好

“咚咚哒,咚咚哒……”5月29日上午,在仙逸居民区“逸社”综合文化活动室(以下简称“逸舍”)的多功能室内传出阵阵强劲有力的击鼓声。原来,仙逸居民区的10名小朋友在老师的指导下,正在快乐地击打着非洲鼓。而推开多功能室的隔门,门外的烘焙室又是另外一副热闹景象。9名小朋友正围在餐桌前,仔细地看着烘焙老师如何一步步制作棉花棒棒糖。这两堂免费的体验课是“逸舍”改造升级后的第一次儿童节活动,也是孩子们收到的一份特殊的儿童节礼物。

注意细节

赋予活动室新功能

明亮的落地窗,梦幻的马卡龙色气球,充满童心的摆件……儿童节临近,“逸舍”的橱窗被置换成可爱的儿童节主题。然而,比起外观,“逸舍”的儿童元素更多地体现在内部空间的功能上。

往“逸舍”空间内部走去,依次路过展览区、烘焙区、文创区、阅读空间、多功能室,每个空间由推拉门隔开,保证每个活动室在使用时独立互不干扰。“大家看到的只有5个活动室,但实际上这5个活动室还能延伸出更多的空间,可以满足孩子们多样的活动需求。比如这里的桌子展开就是一个小型的乒乓球台,孩子们可以在这里打乒乓球,收起来就是一个小桌子,可作为临近考试的同学们的自习空间。”参与改造的第三方负责人甘利俭介绍道,“逸舍”内所有桌椅都采用圆角设计,防止儿童磕碰;洗手间也设置了配合儿童身高的洗手池,方便儿童使用;在入口处,还特别设置了婴儿车存放点,方便家长停放婴儿车。

“社区不仅仅是成年人的,也是儿童的。儿童友好最终的落点一定是一些细微的‘点’、安全的‘线’,所以我们在改造‘逸舍’时,将儿童作为一个重要的使用群体予以考虑。”仙逸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杨家生说道。

重视引导

正确观念从娃娃抓起

“小朋友们注意啦,你们跟紧杨伯伯,不要掉队哦!”仙逸居委干部胡园一边帮忙组织孩子们的纪律,一边拿手机记录下这神圣的时刻:杨家生和其他居委干部走在队伍最前列敲锣打鼓领队,两个稍大些的孩子举着印有“慰问军烈属”标语的横幅,后面跟着一群低年级的小朋友,浩浩荡荡的一群人向着军烈属家中走去。

慰问军烈属是仙逸居民区多年来一直保留的一项活动。每年春节前,仙逸居委会都会组织居民区内的小朋友们一起去慰问军烈属,并为军烈属家庭张贴“光荣人家”。“我们希望通过这种形式让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小朋友们对解放军的概念有进一步的了解,并从小树立爱国为民、拥军优属的意识。”仙逸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杨家生在谈及组织活动的初衷时谈道。

身体力行、言传身教,用离孩子们最近的实例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一颗爱国的种子从小便在孩子们的心里扎下了根。

挖掘潜能

为孩子提供展示平台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孩子拥有了多种多样的才艺,却苦于没有合适的展示平台,只能在家“孤芳自赏”。另一方面,社区每每组织联欢会等活动时,总是鲜有小朋友报名。如何解决这一难题?仙逸居民区活用“块找”制度让难题迎刃而解。

所谓的“块找”即将居民区划分为多个小块,每个小块由一名居委会干部或社工负责,在平时工作之余,了解自己区域内哪些孩子们拥有才艺,也让孩子们了解社区内就有他们想要的展示平台。

王灏颖就是通过“块找”制度发现的小朋友,练习芭蕾舞多年的她以往总是在台下默默地观赏他人的表演,而现在她也有了属于自己的舞台。在今年一月初的新春联欢会上,当王灏颖听到表演结束时台下的阵阵掌声,心里十分喜悦。

像这样的展示平台,在仙逸小区还有很多,如民俗文化体育节、纳凉晚会、卡拉OK大赛等等,不但增加了孩子们的生活体验,还让孩子们真正融入到社区当中。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仙霞物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