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黄琪 整理报道 你发现了吗?最近,茅台路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279“自在小筑”、适老化辅具、沿街慢行步道等便民服务设施将在茅台路街区一一呈现。仙霞街道将社区实际与仙霞“十四五”规划“五区五路”建设相融合,衔接“美好生活”15分钟社区生活圈行动规划,与全国第四批智慧健康养老示范街道创建成果相配套,不断提升智慧健康养老服务能级。 推进“孝亲茅台”乐龄惠老服务街区营造 走街调研、共创工作坊、开放社区日,深入街头与社区居民、社区商业以及养老产业代表展开深度对话与调研……历时三个多月,仙霞街道在广泛汲取社区老年人意见建议的基础上,选取了沿街步道、功能辅具、驿站空间以及乐龄地图等街区微空间,重点对茅台路东段进行适老化街面微改造。 在茅台路芙蓉江路口,有一处醒目的街角地图,名叫“乐龄便民地图”,上面罗列了仙霞新村街道23个小区,以及街道辖区内的各家养老机构、助餐点、社区学校等便民服务点的具体位置,方便居民们查找。 位于茅台路279号的爱心驿站则被打造成一个全新的社交空间——279“自在小筑”,相对于过去较为封闭的空间,如今显得更具开放性,落地窗能够更清晰地看到空间内的布局,门口也适当留出休闲区,橘黄的主色调也使周边变得明亮起来。 随着15分钟生活圈行动规划和“一街一品”项目的推进,茅台路(298弄—芙蓉江路)还将增设慢行步道,方便老年人出行。此外,根据调研,活力型老年人每天走路时长大约在40~60分钟之间,而小个子及腿脚不方便的老年人在60~80米的范围内就会出现疲劳感,因此,此段道路上也将增设墙面扶手、扶手座椅,并在地面设置视觉引导,帮助老人感知道路状况。在芙蓉江路路口两侧的红绿灯杆上也加设扶手,方便老年人停歇。 截至目前,已建成的街角乐龄便民地图、279“自在小筑”,不仅为周边社区居民提供良好的社交空间,也为专业养老顾问团队、优秀社会组织、企业机构开展共建共创、展览体验、便民服务等营造项目提供完善的活动载体。 打造“青山未老 漫步茅台自在生活展”品牌项目 2020年12月5日上午,仙霞社区首届“自在生活展”举行。 以打造街区文化品牌活动为重点,以社区真实场景作为展区,本次“自在生活展”由仙霞街道与上海市人工智能协会共同组织,汇聚了线上线下30余家智慧健康养老企业和为老服务机构,近百种适老化产品和为老服务项目,为社区老年人提供辅助器具、生活护理、养老服务、康复医疗、健康食品等服务内容,使社区老年人足不出社区,就能直观体验到适老化设备、服务,就能享受到最新最全的健康养老产品和为老服务项目。 活动现场,仙霞新村街道展示了2020年茅台路东段空间微改造效果图、深度解读“全年龄友好”理念下的茅台路附近社区老人对于年龄、街区空间以及未来生活的故事、态度与观点。除了丰富的展示与交流之外,还设有检验老人身体状态的全套装备,帮助年轻人更好地去感知不同代际真实的身心体验,促进跨代际的共情与交流。 参与活动的社区年轻人和老人们不约而同地认可此次活动的丰富体验,并希望仙霞街道今后多多举办此类社区文化活动,持续建设街区绿化、休息区、公共空间、日常生活用品的商店,打造“孝亲茅台”乐龄惠老的街区生活场景,让仙霞社区老年人群能够得到来自全社会的关心照顾,也能成为贡献者继续参与和服务社区,通过社区认同与个人价值,提升老年人群的生活质量。 2020年12月17日,区地区办组织第三方评估机构对仙霞街道2020年社区创新治理“一街一品”项目进行评估验收。评估方对仙霞街道在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之下,勇于探索创新街区式养老服务模式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正如专家组成员——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李骏所说,“全年龄友好社区”理念下的社区共治,正是“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真实体现。 接下来,仙霞街道将继续以社区居民群众需求为导向,不断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和水平,形成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工作格局,深入推进“美好生活”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努力打造跨代际沟通和信任基础上的“全年龄友好社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