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头版

版面概览

下一版   

 

2021年05月14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万人小区拥抱“数字化”车辆智能管理再添新手段

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查看仙霞新村街道虹仙居民区共享充电桩示范小区建设情况
(图源:上海发布)
虹仙小区电动汽车充电站
仙逸小区电动汽车充电站
虹仙小区无人值守车棚
仙逸小区居民使用智能充电站为电动自行车充电

□记者 黄琪

4月25日,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来到仙霞新村街道虹仙居民区,察看出租车充电示范站、共享充电桩示范小区建设情况。龚正指出,大力发展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既是重要民生实事,也是重要发展工程。在确保完成今年新增1万个公共充电桩等目标任务的同时,要统筹考虑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碳达峰节点要求和城市空间格局变化等,加强顶层设计和政策供给。要切实保障运行安全和使用安全,始终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健全管理运维的长效机制。要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合力打通痛点堵点,解决好老百姓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持续提升获得感。

近些年,仙霞新村街道加快推进数字化社区建设,陆续启动智慧社区服务管理平台、社区智能充电站、智能安防、一网统管等新基建项目,勤于做“加法”,为社区管理特别是社区车辆管理注入智慧力量。虹仙、仙逸这两个小区率先成为试点。

数字化+共享充电站

实现电动汽车“充电自由”

虹仙、仙逸小区是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万人小区,随着小区车辆保有量日益增加,车位也尤其紧张。其中虹仙小区内业主、居民的机动车近350辆,电动汽车44辆;仙逸小区内业主、居民的机动车约500辆,电动汽车25辆。停车难充电更难的问题一直是老旧社区车辆管理痛点。

为此,在市、区政府和电力部门的关心支持下,虹仙居民区党组织引领“四位一体”协商,充分运用新基建与新科技、低碳化与数字化手段,将原有一块闲置脏乱的场地开辟为电动汽车共享充电站(非停车场)使用,在不减少停车位的同时增加了10个充电桩;仙逸居民区则通过征询,得到广大业主、居民的支持,在原先车位的基础加装了6个充电桩。所有充电桩由电力公司投资建设并对充电设施进行故障抢修和设备升级,物业公司和业主无需掏钱。

白绿相间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一字排开,前来充电的车主打开e充电APP,点击扫码进入操作界面,选择自己需要的充电方式充满电后,在APP上滑动充电结束按钮结束充电,及时驶离并在小区车主群内提醒告知,整个过程高效、安全、有序。这个人们印象中存在于未来社区的数字化场景,如今在虹仙、仙逸小区这两个老旧小区成为了现实。

“家门口有了充电桩,以后充电就方便了,而且价格也合适,每度电只比家庭用电高0.3元,比快充站充电便宜多了。”虹仙小区一业主表示,之前买了新能源汽车,因为充电难题心里一直打鼓,如今小区内有了充电桩,总算实现了“充电自由”。

同时,本着“资源共享、有序充电、邻里友爱、自觉守约、自治管理”的原则,虹仙居民区“四位一体”会议还协商制定了电动汽车充电站自治公约,坚持专场专用、共享共用、平价使用、安全有序使用、自管自用、违规者禁用。

目前,充电站监控已接入小区视频系统,统一监控,接下来还将通过电力公司开放后台数据给小区智慧管理平台,实现实时共享、实时监测、实时预警、实时处置,将充电站统一纳入街道“一网统管”城运系统。

数字化+无人值守车棚

实现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

5月1日起,“史上最严”的《上海市非机动车安全管理条例》正式施行。其中,电动自行车的充电安全备受关注。条例规定,电动自行车充电时应当确保安全,不得违反用电安全要求私拉电线和插座为电动自行车充电;禁止电动自行车在建筑物内共用部位以及影响通行的区域、人员密集场所的室内区域停放、充电;鼓励业主大会或者业主委员会通过制定住宅小区管理规约等,引导业主使用集中充电设施为电动自行车充电。

而早在条例出台前,仙逸、虹仙等居民区就已完成了非机动车无人值守车棚智能化改造,。

智能化改造智在何处?仙逸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杨家生告诉记者,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智能进出,安装了红外感应系统,车主从车库里走出时,开门不便,门会自动打开;二是智能充电,通过投币自动计费充电,车主不用再“飞线”充电;三是智能消防,装备感应喷淋装置,一旦达到一定温度,自动喷淋灭火;四是智能监控,运营管理人员可通过后端实时监控车库状况。

“过去居民觉得把电动自行车停在车棚不放心,充电也不方便,所以‘楼道停车’‘飞线充电’等行为时有发生,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如今车棚进行了智能化改造后,智能安防取代了人力看守,智能充电桩自动计费取代了按月收取充电费,居民们也更愿意将车停入车棚。”杨家生说道。

针对车棚可能出现的车位不够的情况,仙逸居民区党总支主动跨前,为居民创造条件,申报了水城路386弄11号宅前非机动车停放点“逸安充电屋”自治项目,在楼前的公共部位搭建了一个简易的无人值守车棚,既避免了风吹雨淋对车辆的损害,又为车辆提供了充电服务,颇受居民欢迎。

目前,仙逸、虹仙居民区分别建设了6个智能化的“无人化管理车棚”,下一步,街道将借精品小区改造的契机优化非机动车停放环境,加强停车管理数字化转型,进一步改善小区车辆管理难题,将仙逸、虹仙经验复制推广到其他小区,不断推动仙霞社区数字生活、数字治理的转型升级,给居民营造一个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仙霞物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