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版:人文宜川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16年04月13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巧手阿姨手中线热心织出邻里情

陈菊香(左)王雅美(右)每天乐呵呵为居民缝缝补补

编者按:时间如同水流,奔流不息从不停歇,宜川的能人异士也如水流般不断涌现,他们有的身怀绝技,有的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绽放出别样的光彩……他们不仅为社区增色,同时也将精湛的技艺、优良的传统不断传承。

□通讯员 冯明 记者 陆骏健

“哒哒哒……”老式缝纫机的声音现在已经少有听到,然而在泰山一村的活动室里,每天下午都能听到缝纫机工作的“哒哒”声,从2014年开始,陈菊香和王雅美两位阿姨每天下午都会在活动室帮助居民缝缝补补,小区内的居民纷纷找她们去缝缝补补,并赞叹“不用出小区,在家门口就能免费换拉链、拷裤边,真是太方便啦!”两位阿姨每天下午免费帮邻居缝补衣服,聊聊天乐在其中。

居民有需要热心肠一拍即合

陈菊香今年70岁,王雅美今年73岁,两位阿姨都是泰山一村的志愿者,起初每天早上一起锻炼做操,平时积极参与小区各项活动,帮助打扫小区环境。“刚开始做操的人少,后来人越来越多了。”她们做操锻炼已有三年,随着参与者的增多,大家也会聊聊家常,许多邻居抱怨现在裁缝店少了,缝缝补补都找不到地方。另外一位居民陈银华和王雅美阿姨商量:“我们不能只做拣垃圾的志愿者,应该把志愿服务的内容拓宽,咱们小区里的老年人多,有时候需要缝缝补补都找不到地方弄,扔掉又可惜,又浪费,咱们要不买台缝纫机?”二人一拍即合,陈菊香一听,马上说:“算我一份,我会裁剪、拷边、缝纫我来为大家服务!”就这样,2014年的夏天有了一台缝纫机。居委会活动室能缝补衣服的事慢慢传开,小区里知道的人多了,大家伙就众筹资金,二十几个人每人出二十来块钱,2015年开舂又添置了拷边机,来找她们的居民便多了起来。“不用出小区,在家门口就能免费换拉链、拷裤边,真是太方便啦!”

能改还能做邻居皆点赞

“王阿姨,你件衣服蛮好看的呀,为啥不早点拿来我来给你改改呀,压在箱底多可惜……”说起缝纫这门手艺,陈菊香告诉记者,她并没有专门学过,而是从小就喜欢,自己在家里平时也会缝缝补补,可谓是自学成才。王雅美原先并不怎么会缝纫,便跟着陈菊香学,时间长了也渐渐熟练了。除了缝缝补补,两位阿姨还能改衣服和做衣服,深受居民们的欢迎。“坏掉的绒线衫,改成马甲,样子伐要特灵哦!”绒线衫改马甲、袖子改护膝、裙子改袖套……两位阿姨十分“节约”,都能“变废为宝”,而且改出来的成品邻居们都很满意,并且对小区居民都免费。

以前家里常会存一些布料,陈菊香会做衣服,她便和邻居说也可以做衣服,一些邻居便把“压箱底”的布料让她们做,“做出的成品大家都很满意的!”陈阿姨自豪地说,渐渐地来找她做衣服的人也越来越多了,小区里很多邻居的衣服都是出自她们的手。王雅美还会去“兜生意”,“年轻人会不好意思,我和他们说了后,他们也会拿来。”两年来经过她们手的衣服不下百件,两人隔几天就要去采购布料、针线,还要淘便宜货。“十几元做件衣服,经济实惠还好看!”她们还会为小区内独居老人、残疾人专门做过睡裤,去年年底还为小区内每个志愿者做了一副袖套,作为新年礼物,接过袖套的志愿者们都特别高兴。

“停下来难受为自己开心”

两位阿姨的日常生活很丰富,早上一起做操,然后回家烧饭,下午2点到活动室做衣服,一直做到4点多,晚上再一起锻炼。因为做衣服,陈菊香外出旅游的次数也少了,“我不在别人要想我的呀!”原来,陈菊香还是一位独居老人,爱人很早就过世了,“一个人在家孤独,还不如来活动是做做衣服聊聊天。”如果哪天她不来,马上有邻居会问“菊香哪能今朝么来?”做衣服给她的生活带来了乐趣。两位阿姨的家人都很支持她们,陈菊香的儿子表示只要母亲开心,身体健康就行。王雅美的爱人非常支持,每天下午会对老伴说:“到时间了,快去吧!”两人乐此不疲的在活动室为大家服务,“停下来难受的呀,做累了,回家一觉到天亮,帮邻居的同时也是为自己开心。”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宜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