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路东起淮海西路,西至延安西路。1925年,公共租界当局越界筑路,修建了安和寺路(也就是现在的新华路)。路旁的梧桐枝叶茂盛,还有数不清的花园洋房,这里是当年的“哥伦比亚生活圈”,有着万国风情建筑住宅。 如今所说的“哥伦比亚生活圈”,地域范围其实涵盖了现在的番禺路、凯旋路、新华路与延安西路一带。1925年,上海公共租界越界修筑了安和寺路(现在的新华路)与哥伦比亚路(现在的番禺路)。酷爱马术运动的英国人在两条马路路口开设了一座“哥伦比亚马术学校”,一时之间,上海的有钱人纷纷效仿来此学习马术,华洋杂处的骑马者队伍不断壮大,使新华路与番禺路成为沪西一片的时尚部落,间接推动了这块区域从农田到高级的“哥伦比亚生活圈”的转变。 梅泉别墅:中国人设计和建造的现代别墅 1933年,房地产商吴其达斥资建造了20幢二层砖木结构花园洋房并邀请中国第一代建筑师奚福泉设计。有了设计图纸,吴其达又将其交由李顺记营造场进行施工,因此梅泉别墅是当时上海滩上,为数不多由中国人自己开发、自己设计和建造的别墅。梅泉别墅弄堂宽敞,小轿车能够进出,每幢小楼都有自己的汽车间,不仅如此,每户的东面还都有一座花园。弄内左侧曾有一座小花园,园内有两米见方的水池,池中设有喷泉,是为“泉”;水池周围种植有梅花,是为“梅”,合并起来即是极富诗意的“梅泉”,是梅泉别墅的得名。 梅泉别墅的建筑造型美观,水电煤卫设备齐全。1946年至1949年参与收复西沙、南沙群岛的国民党海军舰队参谋长张君然也曾入住梅泉别墅的20号,一座庭院内筑有清澈水井的花园洋房。 外国弄堂:万国住宅博览 新华路的211弄与329弄,虽然是同一条马路上的两个门牌,但它们相互连通,构成了一个精致的U字形,人们管它叫外国弄堂。邬达克设计的外国弄堂不仅居住着各国居民,建筑风格也各有千秋,包括5种英国式、6种美国式,还有西班牙式和意大利式。其中329弄36号住宅是沪上罕见的双层圆形花园别墅,又称“蛋糕房子”,客厅中央还有一座欧式风格的喷泉小池,是邬达克最钟爱的设计作品之一。 新华路211弄2号被弄堂阿姨随心起名叫“呼啸山庄”,因为这栋英国乡村式别墅的最大特点——哥特样式。尖尖的屋顶,灰蒙蒙的外观,犹如一座充满谜团的荒凉山庄。这栋建筑是美国传教士李佳白的旧居。李佳白曾在教育、社会、宗教和文化各方面开展活动,竭力促进中国与西方交流、传播西学以及宗教联合等事业。关于外国弄堂还有一段往事:1998年,克林顿来上海访问,第一站去的不是外滩、豫园,更不是陆家嘴,而是直奔长宁区,这处闹市里的“世外桃源”。 雷文·法兰和哥伦比亚生活圈 走进静谧的新华路185弄,1号建筑的特色最为突出,它是一栋英国乡村式花园住宅。底楼大面积的落地玻璃窗为它带来了良好的舒适采光,二楼的露台透露出了优哉的休闲情致。 新华路185弄1号的命运起承,离不开哥伦比亚生活圈整体的兴建。1904年,美国工程师雷文·法兰来到上海滩,随后建立了中国房地产公司、中国第一家信托公司等。1925年,公共租界当局越界修筑了如今的番禺路和新华路,于是雷文·法兰的普益地产公司瞄准商机,开始购买大量的土地,并由邬达克设计、柴顺记营造厂施工,陆续兴建起多幢高级花园住宅,包括英式乡村、西班牙式、意大利式、佛罗里达甚至好莱坞等多国情调。 1932年,淞沪战争爆发,市面陷入萧条,雷文·法兰创设的美丰银行倒闭,资金周转失灵,因此,普益地产公司不得不进行清理改组,雷文本人则被美国法院判刑回国。 这个由雷文·法兰、普益地产公司、邬达克等打造出的 “哥伦比亚生活圈”高端地产项目,在近一百年的历年之中,各界名流商贾、文人雅士都曾在此留下足迹。其中有两处留下了民族实业家传奇故事。 记录民族工商业的辉煌过往 新华路483号是一幢现代式三层建筑,由圆弧及平直线组成的简洁立面,整个立面造型也因这样别出心裁的设计变得富有变化。住宅前的花园面积宽阔,绿草如茵,环绕着葱郁的树木,风景宜人。它曾经的主人是实业救国、为民谋福的金润庠。金润庠和竺梅先一起先后创办造纸厂、制造烟草,始终以振兴民族实业为第一要务。在制造薄白纸板时,面对无资料、无专家、无经验的“三无”境地,坚持试制、无惧失败才终于研发成功。在试制卷烟纸时,重金聘请专家、引进德国机器,研制出属于中国的“船牌”卷烟纸,真正发展了民族工商业。在抗日战争爆发后,金润庠劝募物资、支援抵抗日军的军队,并拒绝与日商合作。1961年金润庠去世时留下了让子女为人民谋福利的遗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