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公告牌

版面概览

上一版   

 

2019年06月12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儿童哮喘的全程管理

今年,本报与周家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开设《桃子姐姐小课堂》,由爱儿工作室的“桃子姐姐”们定期为各位宝爸宝妈们普及有关儿童常见疾病的预防及护理知识。

  

  【“桃子姐姐爱儿工作室”简介】

  

医生配备:儿科诊治能力的医师8名

门诊时间:每周一、三、五全天接诊,每周二、周四上午半天门诊

门诊服务:小儿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都可以得到很好的治疗

上一期的小课堂中我们说了关于儿童哮喘的“w ho”、“w hy”、“how”问题,在最后的“how”主题中留了一个悬念就是哮喘到底怎么治?恰逢今年的5月7号第21个世界哮喘日的主题为全程管理,控制哮喘!何谓全程管理呢?且听桃子姐姐与您慢慢分享。

在基层的临床工作中,对于高血压、糖尿病的管理有一套比较成熟的管理模式,因此高血压与糖尿病患者的达标率正在逐年提高,但是对于哮喘患儿来说呢?有没有这样一个规范化的管理体系呢?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哮喘儿童的控制率只有28.2%,大部分的患儿是因为出现症状才去就诊的,但是哮喘的管理目标是控制哮喘,而不是有了症状之后再去就诊,就跟高血压、糖尿病是一样的,不仅仅是把血压和血糖降下来,更重要的是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儿童哮喘也是这样的道理。其实哮喘管理有4个基本要素:常规监测症状和肺功能;通过患者教育建立临床医生与患者的伙伴关系;控制可促成哮喘严重程度的环境因素(触发因素)及共存疾病;药物治疗。今天桃子姐姐主要先讲前两个要素,因为这是在家里就可以做到的,后面两个是需要专业的医生去诊断并给出治疗方案和建议的。

常规监测测什么?

就如上面所说,目前大多数哮喘患儿就医是为了进行紧急处理。然而,有效的哮喘管理应当是积极主动的预防性处理,除了对于活动性哮喘患儿进行常规随诊,对于哮喘患儿日常症状的评估以及肺功能的监测也是非常关键的。

那么哮喘控制良好的特征是什么呢?在此告诉大家,根据哮喘专家小组达成的共识,哮喘控制良好的特征为:日间症状发作频率不超过一周2次,夜间症状发作频率不超过每月2次。使用SABA(短效的β受体激动剂)缓解哮喘症状的需求应少于一周中有3日,且不对正常活动造成干扰。

其实在随访的过程中除了上述症状的评估,医生还会对哮喘患儿进行多个方面进行评估,并讨论出一份“哮喘行动计划”,这样一个详细的、个性化的行动计划需要医生与患儿家属共同协商制定才能达到一个满意的效果,这也是很多研究证实的那样,基层家庭医生一对一的健康教育对于哮喘的良好控制更有效。

医患共同管理是成败关键

前面也提到,医患共同管理对哮喘患儿减少因哮喘住院的次数、改善日常功能,并提高患者满意度很有效果。桃子姐姐爱儿工作室也已经制定的哮喘患儿管理计划。

具体需要教会患儿及其家长如下技能:1)患儿以及家长学习如何监测症状及肺功能;2)明白哪些因素会诱发其哮喘发作及如何避免或减少暴露于这些诱发因素;3)知道所服用的药物及如何正确使用吸入器;4)如果发现有的患儿患者难以规律用药,帮助他们制定办法以提高依从性。

这些内容都是桃子姐姐小课堂接下来要分别推出的内容,桃子姐姐还会把纳入的哮喘患儿成立自我管理小组,希望我们的哮喘患儿以及家长能够相互的学习与交流的同时,将哮喘得以良好的控制。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周家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