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第九湾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07月07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杂谈绿皮火车

文 单中海(天山华庭)

如今,出门乘高铁、动车是家常便饭,可80后、90后对“绿皮火车”几乎陌生。

讲起火车,我先认识的是铁轨。那时,出上海站去外地大部分是从上海老北站出发,记得我小时候送哥姐大学毕业后去外地工作,每次买好5分站台票送走哥姐后,望着蔓延到远方的两根铁轨,总是舍不得离开。钢轨彼此平行又慢慢靠拢的神秘感,以及金属的光泽和转弯的弧度所呈现出来的悠远,诗意丰富。而守候在钢轨旁的杂草和树丛,以及火车发出巨大的轰鸣律动,排山倒海,呼啸而过的魅力,不可抗拒。那时候我常常蹲守在铁轨旁,脑子里充满幻想:火车从什么地方来,又到哪里去?这满满一火车的人,坐在火车上来来去去,真让人羡慕。

第一次坐火车好像是在小学二年级暑假,应该在1959年到1960年之间。那时候去杭州玩,从上海老北站上车要5个多小时才到杭州。只记得当时格外兴奋,火车票上的车次、开车时间、座位号等已经背得滚瓜烂熟,还要不停地拿出来翻看。那时的火车票大小就像当时上海的公交票,三毫米左右厚厚的硬板纸,乘过车的旧票我舍不得丢掉,小心珍藏,至今还保存一张留念。

走进绿皮火车的车厢,燃煤烧水的锅炉,靠背板直的硬座椅,能够提上扳下的双层车窗,漆痕斑驳的行车架以及车厢顶部的小电扇,明亮的日光顶灯,无不体现着浓浓的旧日温馨。那时的乘客行李特别多,包裹特别大,常常看到大包小包挡在车门前挤不进去,需要乘务员帮忙往里推挤。一进车厢,他们会迅速熟练地轮占车厢连接处的位置,因为那里面积大,然后坐在行李包上打盹入睡,绝不挪动半步,这位置比现在的商务铺、卧铺还吃香。那时的南北来往乘客,话总是特别多,不认识的人没几分钟就熟了,嗑瓜子、相互递烟借火,聊得天花乱坠。有的围在一起打扑克,运气好的青年人甚至可以在火车上找到女朋友,这不是天方夜谭,就像如今的网恋,天南海北恋爱很平常。

我清楚地记得,当时火车少,要方便各地乘客外出,火车不管大小站,都站站停,而且停的时间长,有时要让其他长途车,甚至到站停上半小时也不奇怪。每每火车到站,站台上有卖地方特产的小摊,推着小车,从车窗外叫卖走过,乘客把头伸出窗外,哇啦哇啦说话,讨价还价递下钱去,地方特产便经由站台到了拥挤嘈杂的车厢内,走一路便能吃一路特产……那感觉比当今文绉绉雅致坐高铁,风格截然不同。如果有一包苏州豆腐干、常州萝卜干,一只嘉兴肉粽,一盒无锡肉骨头之类的特产送人,一是表明自己出过远门刚回,二是表明在外惦记大家亲情。那时乘坐火车特别是乘长距离火车,也是够体面的。

经历过人生的巅峰岁月,绿皮火车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科技进步、时代发展,中国高铁里程世界第一,总里程已达16万公里,这是改革开放的伟大奇迹,铁路是中国的心脏动脉,是通往全国各地的桥梁,险阻不移精卫志,蓝图共绘筑康庄。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周家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