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洪南山宅地块旧城区改建意愿征询的封箱仪式上,家住中华新路459弄的俞粉鸾阿姨上台接受了“居民监督评议小组”成员的聘书,忍不住流下了激动的泪水。“盼了几十年了,终于盼来了这一天,一家五口挤在11平方的房屋里生活的日子,我真的再也不想过了。”作为楼组长的俞阿姨,被群众推选为居民监督评议员,能够在旧改征收阶段再为街坊邻居们做点事,俞阿姨觉得很开心也很骄傲。她不仅自己积极投票,还主动帮助居委会寻找人户分离的老邻居,通知大家赶紧来投票。 经过两天半的意愿征询,2月23日下午,洪南山宅地块旧城区改建意愿征询唱票仪式在静安区全民健身中心内举行。 当天,开箱计票过程由洪南山宅地块的居民共同见证,上海市闸北公证处三位公证人员全程公证。静安区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居民监督评议员等作为社会公信人士代表全程监督开票过程。根据计票结果,征询同意率达99.63%。据悉,根据《上海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实施细则》规定,愿意改建的户数超过地块总户数的90%以上,将启动该地块的旧城区改建工作。当天,静安区洪南山宅地块旧城区改建项目正式启动,这也是上海市今年正式启动的第一个“市区联手”旧改征收项目。 意愿征询结果一公布,在场居民们欢欣鼓舞,掌声雷动,大家纷纷拿出手机拍下了写着票数和通过率的展示板,定格住了这激动人心的一刻。据了解,静安区洪南山宅地块旧城区改造征收基地位于静安区中部,基地占地面积约54770平方米,基地东至规划育婴堂路,南至中华新路,西至共和新路,北至南山路。洪南山宅地块内有居民1337证1540户,单位29证。由于受历史因素的局限,这些老旧小区房屋本体和基础设施陈旧老化,甚至缺失,缺乏系统保养和维修,基本上都进入了“问题阶段”。无论在公建配套设施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标准方面,还是在管理模式和运作机制方面,都无法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住房需求,居民要求改造的愿望非常强烈。 每天回家,都要在“彩旗飘扬”的弄堂里穿行,邻居张阿婆、李阿姨,可能此时正拎着马桶从旁边经过,这样的场景,对洪南山宅地块许多居民来说,已是见怪不怪。洗澡难、如厕难、烧饭难、停车难……一旦发生意外,消防车、救护车想要进来更是难上加难。这片在解放前就已经逐渐形成的棚户区,居住人口众多,房屋结构老化,居住面积狭小,煤卫设施简陋甚至没有,许多居民至今还过着拎马桶的生活。防台防汛期间,街道更是第一时间要将这里的许多居民安置到附近的宾馆暂住,回家后他们还要收拾雨水倒灌带来的一片狼藉,生活存在着极大的困扰。 家住洪南山宅56号的胡桂芳阿姨对此深有感触。胡阿姨今年62岁,祖辈从解放前就住在这里了,胡阿姨本人就出生在这个在邻居两栋房屋中间夹生的危房中。如今一家五口人的吃喝拉撒都挤在这个9平方米的小屋中,墙壁潮湿发霉,每遇防汛和暴雨,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临时搭在屋外的电磁炉灶也不能使用,只能靠外卖解决。胡阿姨苦不堪言,多次到市区上访,“如今,阳光终于照到我们这里了,以后,我的小孙女不用再住在这样的房子里受苦了”,胡阿姨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根据静安区“十三五”旧改实施要求,静安区两会结束后,立即启动了“两清”及旧改意愿征询工作,居民们奔走相告,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作为全区旧改今年拉开的第一个地块,居民群众们全力支持、全心投入,许多楼组长、志愿者骨干都主动跨前、纷纷出力,都想尽一份力助推旧改工作水到渠成。 芷江西路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次意愿征询能以这么高的比例通过,说明这里的居民对旧改的意愿是非常迫切的。正因为是民心所向、所盼,我们更要落实阳光征收,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政策,切实做好旧城区改造工作。有了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我们将充分考虑群众利益,从群众意愿出发,尽最大努力,促进这次旧城区改造工作的有序推进,帮助居民早日改善居住条件。” (旧改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