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聚焦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10月16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市中心首个环保科博展示中心就在芷江西

芷江西路街道环保科博展示中心外观
湿垃圾处理设备
VR环保空间
气象环境监测系统

□记者 张翠玲

数数申城过去20年里想做又难做的事,垃圾分类,算一件。据统计,2001年以来,申城生活垃圾年均增长量超过3%,2018年均生活垃圾产生量超过900万吨。今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上海开始步入垃圾分类强制时代。大家心里都清楚垃圾分类之于环保的意义,也都渐渐养成了垃圾分类的习惯,可是公众对“垃圾”科普意义上的了解未必更多更深。

令人惊叹的是,静安区虬江路1431弄1号楼东侧高耸着一座垃圾分类的科普教育基地——芷江西路街道环保科博展示中心。据悉,这是上海市中心首个生活垃圾科普教育基地,对公众免费开放,接待社会公众参观。

国庆前夕,静安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顾云豪,区委常委、副区长刘燮先后来到芷江西路街道开展主题教育走访活动,实地查看了环保科博展示中心的运作情况并给予充分肯定。

自上个月开放以来,环保科博中心凭借强大的辐射力和散发出的独特魅力,已经陆续接待了来自海峡对岸的中国国民党台北市中正区委员会参访团和社区单位上海吉的堡永盛双语幼儿园。

绿色生态的高科技智慧之作

芷江西路街道环保科博展示中心位于复元坊居民区,坐落在虬江路1431弄1号楼东侧,建筑面积近200平方米,设置有VR环保空间、湿垃圾处理设备房、生态垃圾分类厅、环保科普、再生花园等五大功能区,具备科普教育、湿垃圾处理、绿色账户扫码兑换、环保手作等多种功能。

环保科博展示中心不仅是一幢造型美观的建筑,更是一个节能环保、可循环、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中心。远远地看,黑框线条勾勒主体轮廓,白色条纹装饰材料与中空玻璃包裹着建筑外立面。据芷江西路街道社区管理办副主任田佳磊介绍,环保科博中心从建筑外观到装修材料的使用,处处体现了节能环保的理念。建筑外立面包含Low-E中空玻璃——低辐射镀膜玻璃,能很好反射低温物体发出的远红外线,如在冬天,该建筑外立面可以阻挡室内物体、人体热能的流失,因此有很好的节能效果,相对普通中空玻璃可节能1/3以上。外墙生态板属于免漆复合材质,绿色环保,不含甲醛,免油漆、无毒、防潮、阻燃、无挥发性的气味,表面硬度好、耐冲击、隔音、防震、不收缩、不开裂、耐久性好。

室内装修设计更是兼具了高科技与环保理念,细节十分用心。选用环氧树脂地坪,具有耐磨、耐压、防霉、防水、防尘、防滑、防静电等特性,颜色亮丽多样,容易清洁。采用无毒、无污染、高强度的仿木材料,此材料不仅节约木材,而且制作工艺简单、加工快捷、安全卫生。此外,室内软装还应用了光电互动投影、再生材料家具、再生材料窗帘等。

精工细作的高品质匠心之作

记者在一楼展示厅看到包括湿垃圾处理设备房、生态垃圾分类厅、VR环保空间三个功能区。

湿垃圾处理设备房中引入了500公斤的消灭型湿垃圾处理器,通过微生物对湿垃圾进行分解,承担了复元坊居民区的湿垃圾处理任务。

生态垃圾分类厅通过垃圾分类科普角、可回收物细分柜,鼓励居民参与垃圾分类。周边的居民朋友们可以将平时家里废弃的可回收物,投放到这里对应的5类可回收物柜子里,中心的工作人员将会定期清理运送到定点回收处。

厅内的芷江西路街道垃圾分类精细化管理平台又是一大亮点,平台内记录了街道辖区每月的垃圾分类实时数据信息,实现对社区垃圾分类情况的全盘掌控和实时反馈。此外,VR环保空间设有VR垃圾分类互动游戏、绿色账户积分兑换等活动。

二楼展示厅为环保科普功能区,通过垃圾分类互动投影、环保知识宣传墙、环保知识大讲堂、手作酵素等互动形式,向居民科普日常生活中的环保、垃圾分类小知识。二楼是个互动的好地方,进门处有垃圾分类互动投影,室内还有环保手作课堂。社区居民可以在此一起制作环保酵素等,一起体验手作的快乐。

服务于民的高定位温情之作

屋顶为再生花园功能区,主要包含生态种植园、雨水收集与处理系统、气象环境监测系统以及光伏板光电转换系统。

屋顶花园楼梯间屋面及廊架顶部安装光伏板,具有光电转换效率高,可靠性高的特点;先进的扩散技术,保证再生花园各处转换效率的均匀性;确保良好的导电性、可靠的附着力和很好的电极可焊性。

记者看到,屋顶的再生花园里栽种了小白菜、五彩辣椒、五彩玫瑰、巴西铁、小仙女、太阳花、琴叶蓉、矾根、一品红、狼尾巴草等各类菜蔬花卉,长势喜人。令记者感到惊喜的是,居民产生的湿垃圾在环保科博中心一楼“消化”后,得到的酵素不仅可以护肤,还可以作为三楼再生花园的肥料,实现了自给自足。而再生花园的灌溉用水居然是通过雨水收集与处理系统收集得来。据了解,屋顶花园铺地材料为透水材料,故雨水能快速渗入地表以下。雨水通过收集汇入沉淀池。当再生花园需要灌溉用水时,只需拧开沉淀池的阀门,雨水便可由管道流向植物根部,从而对植物进行精准滴灌。

据介绍,屋顶花园还增加了气象环境监测系统——芷江西路街道环保科博展示中心智能气象站。这是市区首个融合环境监测的智能气象站,实时监测气温、湿度、风向、风速、气压等气象要素和光照强度、PM 2.5等环境要素。监测数据可供市气象局科研使用,同时也让社区居民更加了解周边气候的变化,更近距离体验到科技为生活带来的便利。

芷江西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马士威表示,芷江西路街道环保科博展示中心作为生活垃圾科普基地,可以让公众对“垃圾分类”有更多更深的理解,同时,让垃圾分类过程成为全民参与的过程,有利于旧观念、旧思维、旧格局的破除,进一步促进垃圾处置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尽快推动居民垃圾分类的习惯养成。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芷江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