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文化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11月11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衣、食、住、行,看芷江百姓的生活变迁(完结篇)

幸福,从芷江西出发

1衣物遮体保温暖,少穿袒胸露脐装。爱美之心人皆有,美丽冻人易患病。
2食之市场物丰富,欲买食品均有售。粮菜来之皆不易,吃时光盘勿浪费。
3住房今比昔时好,高楼装修须注意。墙梁承重敲不得,居住安全尤重要。
4行有车辆可代步,马路车多须留心。驾车人员莫饮酒,遵守交规免闯祸。
5翻开相册忆往昔,过去生活苦乏贫。如今走进新时代,安居乐业幸福来。
6展望今日芷江西,衣食住行大改善。生活水平步步高,同心共圆小康梦。

□绘图/配诗 蒋振国(光华坊居民92岁)撰文 张翠玲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这些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从衣、食、住、行中不难看出芷江百姓生活的变迁。

衣,从单调沉闷到追求个性。解放初期,粗布衣服是最为常见的日常衣着之一。人们的穿着服饰普遍单调、沉闷,甚至打着补丁。“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是那个年代人们穿衣情况的真实写照。渐渐地,随着世界服装潮流的影响,可供选择的服装款式越来越多,人们的穿衣风格也变得越来越时尚。

食,从凭票购买到美味健康。粮票、油票、肉票……曾经,食品凭票购买已然成为一代人的记忆。随着改革开放,市场开始活跃。1982年的一个清晨,在永兴路大街上,一个炸油饼的摊头前挤满了买早餐的市民。改革开放为个体户提供了历史机遇,他们纷纷涌上街头,成为中国市场经济最早的一批弄潮儿。如今,人们的餐桌丰盛了,食物不再计划供应了。吃,也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门“必修课”,不仅要吃饱吃好,而且还要吃得营养又健康。

住,从煤卫合用到独立厨卫。20世纪50年代,人们从茅草棚屋搬进单位分的公房,这在当时是非常荣耀的一件事。但邻里厨卫合用,仍有诸多不便。伴随着旧改和“美丽家园”工程的推进,人们从“有的住”到“住得好”,居住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圆了众多百姓的安居梦。

行,从日行百里到一日千里。20世纪70年代,人们大多骑自行车出行。20世纪80年代,私家车出现在街头巷尾。到了21世纪,人们出行时可以选择的交通工具更多了,自驾、乘高铁、坐飞机等,一日千里渐渐成为现实。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芷江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