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民生服务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10月28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岁月为犁 不负韶光 仁心仁术 仁和之道

准备进入隔离病房的季琴花
季琴花在敬老院为老人测血糖

编者按

春华秋实,岁月如歌,宝山区仁和医院迎来了建院20周年纪念日。

一座医院的历史,写在院志上仅仅是一段浓缩的文字,但对于在医院工作的医务工作者来说,是一件件亲身经历的往事,一段段难以磨灭的回忆。翻阅这20年的院史,流淌在纸间的,是无数医务工作者的青春年华;交织成文字的,是他们平凡又热烈的青葱岁月。

二十年栉风沐雨,二十载风雨征程,在一代又一代医务工作者开拓进取、励精图治的精神下,宝山区仁和医院于繁华都市之中,谋百姓健康、探科学真知、践白衣使命、促医学发展,不断做优做强,发展成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10月18日,宝山区仁和医院“风雨二十载,筑梦新征程”表彰大会隆重举行。宝山区卫健委党委书记王建、庙行镇党委书记阎丽伦、张庙街道办事处主任黄一欣、上海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姚萱、华山北院副院长钟良、宝山区卫健委原主任李晓惠、宝山区卫健委党委副书记王秀忠、宝山区卫健委副主任周学东,宝山区卫健委调研员吴正清,各兄弟单位代表、社会各界人士及仁和医院领导和职工代表共聚一堂,出席表彰大会。

二十载回首:大医精诚 医者仁心

仁和医院建于2000年,是宝山区政府投资1.4亿元新建的一所综合性公立医院。2006年12月,医院委托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全面管理,2013年8月,先后成功通过上海市二级甲等医院和爱婴医院评审,2016年1月改与华山北院合作,2017年7月,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合作成为“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医联体宝山分中心”,打造乳腺外科、头颈外科分中心和区域病理诊断中心,2019年4月,以肿瘤医院腔镜平台为技术核心,成立“李心翔名医工作室”,2019年10月,入选上海市首批区域性医疗中心建设名单,2020年6月,医院正式获得授牌成为上海大学附属仁和医院。

20年来,仁和医院依托华山医院、肿瘤医院品牌优势,引入先进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整体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综合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患者满意度逐年上升,已连续四届荣获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连续六届荣获上海市卫生系统文明单位称号,并相继荣获上海市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十佳”标兵单位、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状、上海市健康体检质控督查优秀单位、治安防范先进单位、劳动关系和谐职工满意企事业单位等荣誉称号。现如今,医院年门急诊量约90万人次,年出院患者约1.4万人次,年手术量约7000人次,其中III、V I级手术率达41.8%,已成为区域内一所定位清晰、功能齐全、群众认可的医疗中心。

多年来,仁和医院时刻情系民众健康。华山医院托管以来,从方便病人出发,医院聘请了华山医院专家进行门诊坐诊、查房、手术,涉及学科13个,包括呼吸科、心血管内科、消化科、肾病科、肝病科、普外科、骨科、神经外科、泌尿科、康复科、重症医学科、手外科等,在区域重大、突发创伤救援事件中发挥了重要的救治作用。

为了给周边居民提供更好的服务,医院瞄准医疗难点和热点,大力支持科技创新。为了应对常态化疫情防控,让医疗服务更加高效,为百姓健康提供科学精准的保驾护航,医院相继推出一系列改革创新。

在发热门诊积极推进智能化无接触医疗服务,优化就诊流程,严防交叉感染。通过5G智能机器人实现智能问诊、智能医疗服务、智能物资配送、智能消毒巡逻,打造安全隔离就医环境。在隔离病房,“不怕病毒”的机器人将餐食送至各间病房,依据设定的时段与浓度,在病房和走廊来回进行喷洒消毒与紫外线消毒;64排专用CT远程控制、A I智能诊断也在医院成功上线运行,通过3D传感器对人体精准定位,自动人脸识别,一键自动摆位,搭配uA I智能辅助诊断分析系统,自动标注病灶,提高检出率;建立PCR实验室;作为“医院智慧药事服务共享平台”项目试点单位,自动化、清晰化的发药流程能让患者享受更加信息化、智能化、精准化、便利化的就医体验,患者刷医保卡后,机器语音播报处方与用药指南,药物由“智能A I药师”配发,如自动贩卖机一样掉落至取药区域,供患者拿取。

医院还发挥二级甲等医院的优势,先后创办了糖尿病、高血压、脑卒中等慢性病患者俱乐部,通过医患互动方式,让患者能够通过自我运动等方式控制病情、提高自身健康。每年还为退休困难妇女进行“两病”筛查、困难老党员体检,为老劳模、老党员以及养老院老人提供上门服务,走进区域内中小学校给学生们开展健康体检,充分发挥了公立医院承担的作用和社会责任。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和应急处置工作中,积极组织参加应急处置与抢救工作,在抗震救灾、疫情防控、援摩、援疆、援滇等援助工作中,都有仁和“白衣天使”的身影。

回首二十载,无数医务工作者辛勤耕耘,无私奉献,成就了今天的仁和医院,让它成为扎根于宝山这片沃土的硕茂苍松。医院将始终秉承“仁爱、和谐、求实、奉献”的院训精神,以群众需求为导向,运用现代化医院管理理念,着力建设区域性医疗中心,大力打造优势特色学科,借助上海大学附属医院的平台打造老年病医学诊治研究中心,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能级,将仁和建设成为各类医疗人才的聚集地、疑难重症诊疗的首选地、智慧医疗服务的制高地。

听仁和人讲述:我与仁和共成长

□文 季琴花

犹记得二十四年前,彼时的我刚从卫校毕业就加入了仁和,被医院安排到上海铁路医院(现第十人民医院)去实习。因为家住宝山,那时宝山还没有地铁,路上需要换乘两辆公交,我每天都会坐车经过医院,可以说是看着仁和从一片空地到建成后的高楼耸立。四年后的千禧之年,我收到了回归本院的通知,回想起来,那种兴奋感和回家的期盼仍然记忆犹新,恍若隔日。终于不用“寄人篱下”了,我们也有自己的医院、自己驻守的家了。

由于在铁路医院急诊科学习了四年,所以我毫无悬念地被安排到了急诊科。急诊科是医院接触病人最广、最直接、最敏感的前沿阵地,是医院直接面向社会大众的一个窗口。每天我们要面对着的是一张张被病痛折磨得扭曲的面孔,听到的是一声声长吁短叹,一阵阵抽泣呜咽……永远忙碌的脚步分不清时间的分分秒秒,3个小时,6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腿酸了要站得住,肚子饿了要挺得住,眼睛困了要熬得住……多少个深夜,我们被急诊电话惊醒,不管是雷电交加还是风啸雪寒,也得从温暖的被窝中爬起来,冲入沉沉的黑夜之中。紧张、劳累的工作中,我真正体验到了急诊科护士平凡生活的滋味,体验到了其中的艰辛和压力。我苦恼过、迷惘过;苦恼迷惘之后也曾动摇过、退却过。但我也喜欢这里的快节奏,喜欢急诊科团结和谐的氛围。这让我从迷惘中寻回了自我,在退却时坚定了初衷。

记得多年前的一个深夜,我正在登记输液,那时的输液完全依赖手工登记和抄写输液瓶贴。也是巧,上面正好有一个生僻字我不认识,于是便向那个患者询问。可能是天气的关系,抑或是病情的反复,当时那个患者心情很恶劣,怎么都不愿告诉我,话语也逐步从冷言嘲讽进化到恶语相加。当时的我既羞愧又愤怒,也不知道该如何收场,只能像跟棍子一样杵在那里,眼眶里泛起了委屈的泪花。这时,急诊外科周远航医生走了过来,向患者进行了劝慰,也为我打了圆场。这只是一件在急诊科随处可见的小事,但是让我清楚地意识到了自己的短板,这个岗位不光要求业务能力,更需要你具备良好沟通的技巧和成熟稳健的工作心态,而这份能力的培养,对我未来的成长弥足珍贵。

经过这些年的工作历练,我深深感受到,一份好的职业有汗水,也有泪水,但更重要的是会对我们进行赋能,彰显我们自身的价值,赐予我们砥砺前行的勇气与力量。对于我而言,这份工作不只是谋生赚钱的途径,更不是蝇营狗苟的苟且,它是我的热爱、我的责任,鞭策我愈加勤奋,将自己无限的热情投入到本职工作中。

那年除夕,来医院上夜班的我不慎在医院门口扭到了脚,右足跗骨骨折。好家伙,班没上直接先去骨科打了石膏,这个夜班,我是靠着一副拐杖硬撑下来的。第二天早上过来交班的杨杰护士长都看傻眼了,很多人都不理解,家里人也劝我,至于这么拼吗?我也问自己,图啥呢?但当我走进熟悉的工作岗位,看着急诊室来来往往的病人,我找到了自己的答案。有人说用自己的左手温暖右手是一种自怜,而用自己的双手去温暖别人的双手,却是一种奉献。作为一名急诊室护士,面对患者渴求的眼光,我义无反顾,我从容不迫;面对肩负的神圣职责,我兢兢业业、不敢倦怠。每个人都在人生舞台上扮演不同的角色,演员在舞台灯光下表演,希望获得观众的掌声;而我们在急诊室的舞台上,想要赢得患者的生命和健康,想要看到家属放心舒心的笑容。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二十’之年,忽焉已至。”作为仁和医院发展的亲历者,见证者,我有幸身在其中,躬身入局。我见证了医院蓬勃发展的每一个关键节点,我看到了医院破局蜕变后的浩瀚远景。从无到有是坚持,从有到优是突破,从优到精是超越。区域性医疗中心的建设、老年病医学研究诊治中心的创立,仁和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一流服务、一流质量、一流技术、一流设施”的发展目标大步前行。

二十年的披沙炼金、栉风沐雨,仁和从一家小小的公立医院成长为一家服务能力强、覆盖人口多、辐射范围大的区域性综合医疗中心。

二十年的筚路蓝缕、玉汝于成,我也从一个急诊间普普通通的小护士,变成了如今医院工会的代表,大家口中的“季阿姨”。

同呼吸,共命运,我与仁和共成长。

党建引领聚合力健康为民践初心

为促进“结对共建”双方在党建工作方面有新的突破和提高,充分发挥人才优势、地域优势、组织优势,共同打造具有张庙特色的区域化大党建和社区共建共治新格局,宝山区仁和医院党总支与张庙街道机关党总支多次开展党建共建活动。

宝山区仁和医院党总支下属六个党支部与张庙街道基层党支部进行了“一对一”共建签约,将通过区域化的党建共建达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全力推进具有张庙特色的健康社区建设。

迄今为止,宝山区仁和医院已在张庙街道多次组织义诊活动。在仁和建院二十周年健康咨询活动张庙站,普外科、呼吸内科、骨科、中医科、药剂科、护理部等多个科室的科室主任、精英骨干成员为张庙居民提供咨询服务。尽管天气不佳、时阴时雨,但前来咨询的居民仍然络绎不绝,更有不少居民朋友在免费测量血压、测血糖的咨询台前排起了长队。

居民李老伯对这场活动赞不绝口,“前阵子刚做的手术,伤口痛,一直想去医院又没时间,今天正好路过,医生检查后说恢复得不错,我心里踏实多了,非常感谢!”对于一些中老年人来说,义诊活动让他们感到十分便利,居民张阿姨表示,“我从2017年开始到现在没量过血压,年纪大了,实在不愿意跑医院,今天约了小姐妹来这里跳广场舞,正好看到有健康咨询,我就顺便做个身体检查,一口气把测血压测血糖都做了,这活动太方便我们老百姓了。”

到场的居民群众对医院举办周年庆健康咨询活动,给予了高度赞扬,对专家们认真细致的回答,表示了充分肯定,活动场面十分热烈。

建院至今,宝山区仁和医院用心服务周边居民,多年来坚持不懈地提供免费健康咨询服务,回馈广大患者,守护居民健康。在活动现场,许多医院的“老粉丝“都纷纷表达了对医院深厚的感恩之情。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张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