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对于张庙街道通河六村125、124、122、119、114号的居民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伴随欢快喜庆的音乐,这5个门栋的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正式启用,5个单元门栋,共计108户居民自此终于告别“爬梯”时代。 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黄一欣代表张庙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对加装电梯交付使用表示热烈祝贺,并对工程建设单位和广大建设者表示诚挚谢意。 他指出,张庙街道是宝山地区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最大限度地改善居民生活是街道参与建设新时代人民城市的生动实践。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一直高度重视老龄工作,关注关心老年人生活质量提升。针对老旧住宅加装电梯工作,通过充分调研走访,认真细致谋划,多次召开座谈会、专题会等形式,不断凝聚工作合力,取得显著成效。通河六村125号等5部加装电梯的竣工离不开区房管部门的悉心指导,更离不开居委会、业委会以及全体业主的共同努力,这是大家合力攻坚、共同推进的成果。他希望,各相关部门和承建单位在后续的工作中,继续精心组织、精细管理、精益求精,实现进度、质量“双确保”,将加装电梯这一惠民工程真正打造成老百姓满意的精品工程、样板工程。 在电梯竣工及集中交付仪式上,125号4楼居民胡阿姨特地从大华地区赶来,带了两大包巧克力分给大家以表谢意,并拿着手机拍了很多张照片。胡阿姨丈夫患有渐冻症,听闻楼道的加装电梯终于竣工,特别嘱咐妻子要多拍几张照片,让在医院的他也能一同分享这份快乐,“现在电梯装好了,老公能够搬回来住了,我们终于等到了这一天。”说完,胡阿姨重重地握了党支部书记徐美珍的手。 此次,通河六村5部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能够在同一时间竣工,徐美珍及其它4个楼组的楼组长可谓用心良苦。 “第一个吃螃蟹”的楼组 “在加装电梯这件事上,我们楼道是第一个吃螃蟹的。”通河六村125号是最先启动电梯加装流程的一个楼道,125号楼为一梯四户,共7层,28户人家。听闻楼道里绝大多数家庭都对加装电梯都有强烈的意愿,徐美珍连同楼组长金洪娣便立马风风火火、挨家挨户地走动了起来。 由于加装电梯需要每家每户的业主签字确认,对于已出租的房屋,他们需要联系房东业主签署意向书,“最多的一天,我打了数不清多少个电话,从早上打到晚上9点钟。”在终于联系到这户房屋的业主后,金红娣这才了解到,由于该业主是上海人才引进计划落户上海的,除了通河六村的这处房屋,另有一处学区房也在还房贷中,担心加装电梯的分担费用会让本来就比较重的经济负担雪上加霜,这才对加装电梯产生反感倾向。“了解到这个情况,我们就通过他爱人来做工作,告诉她今后18号线可能要经过这里,加装电梯后这个房子肯定还要升值的。如果金钱方面有负担也不要紧,我们可以先帮忙垫付,他们后来慢慢也就想通了。” 在楼栋所有住户都同意加装电梯后,他们的工作还没有结束,装什么样的电梯和怎么装又是个大问题。为此,通过物业介绍,他们实地探访了上海高砼实业有限公司位于共康小区已竣工的电梯工程,经过反反复复的性价比对后,终于拍板定下了电梯的品牌。 为了楼道的“新成员”,他们还打算起草一份文明公约,“这个电梯是我们共有的,就像我们的小孩一样。我们已经到每家每户上门宣传怎么爱护电梯,但这不够,我们要文字记下来,每户人家都要签名。而且我们楼道本身也是‘文明楼’,我们更要以身作则。”除此之外,原先每家每户前面都是水泥地,加装电梯竣工之后,两人动员住户统一铺装地面瓷砖,让楼道更加美观,“楼道就是家,看到家里干干净净的,谁心里不会高兴?” 对于加装电梯,金洪娣直言非常不容易,“但这也加深了我们邻里之间的感情。以前谁没事有事往你家跑呢?但通过加装电梯,我们了解到每户人家的实际困难,帮他们一把,也是帮我们自己一把。” “以前6楼有一户人家,我都不认识,但现在走动串门,大家彼此之间都熟识了,进门出门都会打个招呼了。”徐美珍表示。 “好事都是磨出来的” “你知道吗?我们楼道的电梯本来应该是街道第一幢竣工的,结果隔壁跟我们说‘等等我们呀’,然后等到隔壁124号动工了,后面3幢楼又说要等等他们,所以相当于我们5幢楼是一起动工,一起竣工的。”作为党支部书记,徐美珍几乎全程参与了其他楼道的电梯加装事项。 在有楼道提出要加装电梯后,她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确保每家每户都要吃透加装电梯的政策措施,继而动员楼组长逐一公关那些对加装电梯仍抱有迟疑态度的居民,但即使有住户签字同意之后,仍会有意想不到的情况出现。 加装电梯最难说通的就是1楼。“你不知道其中一幢楼的加装电梯让我们头痛了多久噢。”原来,居住在该楼1楼的一位住户并非房屋业主,只是业主的姑姑。在居委误以为该住户是业主的情况下,让住户在意向书上签了字,业主知情后坚决不同意加装电梯,认为加装电梯让1楼的房屋贬值。为此,居委召集物业、调解人、业委会等人前前后后召开了数十次会议,在软磨硬泡的“交锋”中,该楼道加装电梯才不至于难产。 然而,谁曾想到该楼道加装电梯的风波还没有结束。1楼的另一户住户在签字确认后突然反悔,以特殊情况为由,拒绝电梯继续施工。“施工方那个时候给我打电话,说她人就赖在基坑上,他们开工都没办法开工。我们那个时候很着急,想这该怎么办?”徐美珍回忆当时仍不免苦笑,“然后我们又一次一次上门做工作。她说装电梯让她呼吸不畅,我们就建议她开天井,因为她阳台是全包的嘛。然后她又不同意,坚持让我们帮她改造1楼,中间的过程我们斡旋了很久,在党总支的牵线搭桥下,问题才算终于解决了。” 尽管在推进加装电梯的进程中总是困难重重,但徐美珍还是乐观地表示,“靠我一个人的力量肯定不行,俗话说‘好事多磨’,在任何一个环节卡住,我们都推进不下去,所以还是要感谢街道、党总支一直以来的关心,谢谢那么多党员和群众始终和我站在同一战线,让我们一起迎来了今天这个重要的时刻。” 结语 如今,通河六村111号和141号的加装电梯也已经动工,“我觉得我们今天的交梯仪式其实作了一个很好的表率,你看周边邻居都来了,看到你这个电梯装得是真好,他们也心动了,这对我们后续的工作开展也容易了很多。”更重要的是,电梯加装好之后,很多以前的老住户纷纷表示要搬回来住了,“以前6楼和7楼的住户都是80多岁的老人了,就是因为楼层太高一直没有回来住,现在好了,电梯装好了他们可以搬回来住了。还有6楼的住户,本来是把房子借出去的,今天过来跟我说要搬回来了。” 而对于更多居民来说,行动困难的老人终于不必再为下楼而苦恼,家里有两个孩子的妈妈也不用担心走路会摔空,一部电梯解放了他们的双脚,让他们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由”,更让这份邻里之情在深秋之际显得熠熠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