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专题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01月20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造创新成果产业化重要承载地

老码头“更新赋活”新地标亮出新精彩

园区打造上海首个星空高架公园
机修车间改造升级为科创服务中心
仓库改造升级为科创办公楼
材料仓库改造升级为科技研发楼
西出口改造

十一届市委十次全会明确提出,宝山要建设成为上海科创中心主阵地之一。作为落实市委要求和新战略定位的具体举措,12月25日,一号创新带交运智慧湾科创园正式开园,首批4个重点产业转化项目、6家企业正式签约入驻。

所谓“一号创新带”,就是以轨道交通1号线宝山段为载体,以“市场主导、企业主体、政府支持、融合发展”为原则,通过“低成本、小集聚、分布式、嵌入型、专业化”的发展模式,推动创新要素集聚、促进创新企业发展,并将其建设成为宝山落实国家双创战略及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功能区。

从区域范围看,“一号创新带”沿轨道交通1号线,南起共康路站、经通河新村站、呼兰路站、共富新村站、宝安公路站、友谊西路站至富锦路站,共7个站点约10公里,沿线涉及高境、庙行、张庙、顾村、杨行五个街镇。目前,轨道交通1号线宝山段已呈现企业集聚度高、产业特征明显、创新创业活跃的特征。

破旧立新 老码头华丽转身

交运智慧湾是宝山区2020年重大开工项目之一,占地118亩,由原上海市装卸储运总公司码头装卸区域改造升级而来。

项目北临吴淞江,与智慧湾科创园隔水相望;西近南北高架,与地铁1号线呼兰路站1号出口步行200余米;南与越界、博济、开伦智汇园相接。园区功能定位主要是有效促进科研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营造良好创业创新生态,强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集聚辐射带动等核心功能承载区。

交运智慧湾的改造升级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过多年筹谋。一方面改善环境,适应现代化城市空间发展,另一方面,也是响应国务院下发《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聚焦上海“四个品牌”战略,围绕宝山“1+4+X”产业体系和“一号创新带”空间布局,拓展载体空间,优化科创服务,并与智慧湾科创园通过南岸北岸联动加快企业转型与融合,以科创带动文创,产业和产城融合发展,形成创新城区,实现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不断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不断提升效能,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创新成果产业化重要承载地。

科创引领 瞄准一流高地建设

交运智慧湾积极拥抱宝山“打造上海科创中心主阵地”的新使命,融入环上大科技园建设。将重点围绕机器人、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文创及总部经济为主的新型开放式园区。

揭牌仪式上,与上海大学合作,设立上海电影特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由上海电影学院推进上海电影特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发基地、展示中心、会议中心、大师工作室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升科创影响力,以科技引领创新。

与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合作,充分依托东部中心平台,立足上海,面向宝山区域开展服务运营,将共建信息共享平台,推动技术转移转化,推进技术中试研发,共建科创孵化平台。

与上海理工大学、上海张江高校协同创新研究院合作,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庄松林领衔,开展医工交叉项目如光流控医用仪器、便携式荧光显微镜、全自动烈性病毒核酸检测仪器等项目的研发、成果转化。

由耀途资本、诺亚财富、和晶资本、振鸿资本、享廷资本、联通投资、信恒资本、上海市信息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科技创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等组成北上海科技创新基金联盟,助力科技型企业攻克关键技术,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规模化。

签约仪式上,与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深圳博士创新技术转移有限公司、上海张江高校协同创新研究院、高力国际、意大利XEV srl、德国Big Rep进行集中签约,这些合作分别聚焦A I机器人、智慧城市、医疗科学以及3D打印汽车材料的创新等领域,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促进高校、研究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结束语

交运智慧湾将紧紧围绕宝山科创中心主阵地战略定位,依托产业基础、空间资源和区位优势,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转型升级。与智慧湾科创园通过南岸北岸联动,以科创带动文创,产业和产城融合发展,形成创新城区,实现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不断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不断提升效能,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宝山区打造上海科创中心主阵地建设,立志成为宝山科创中心建设的核心承载区。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张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