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为老服务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06月23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老年人在家门口感受幸福!”

编者按

最美桑榆景,人间重晚晴。

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如何舒心养老已成为一道全民关注的民生必解题。老有所养,折射出的是政府养老政策的深度广度和社会关爱的温度与厚度。

目前,张庙街道辖区60岁以上老年人5.25万人,占街道户籍人数的43%左右,其中,70岁以上老人20529人(占街道老年人口的39%),独居老人2954人,百岁老人33人。

张庙街道按照上海市委市政府着力建设“五位一体”的养老服务体系的目标,调动积极因素,有效破解“老有所养”的难题,让越来越多的老人感受到晚年生活也有别样的幸福度。

张庙街道:扩容增效,推进养老服务质效整体提升

街道以“比学赶超”为动力,立足刚需服务,积极探索嵌入式养老模式,不断完善为老服务体系,努力让每个老年人都能安享晚年。

完善为老服务体系

构建便捷服务圈

街道以长江西路为横轴、爱辉路为纵轴,通过改扩建、租赁、社会合作等方式完善为老服务体系,构建“15分钟社区为老服务生活圈”。大力推进“1+5+10+ X”为老服务和睦邻助老服务体系建设,升级改造完成1个为老服务中心、5个为老服务分中心、10个日间照料中心、20个标准化老年活动室和一批养老服务设施(项目)。为老服务全面辐射张庙社区,形成了老人以家为中心,在步行15分钟内就能享受便捷服务的“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立足刚需服务保障

推行“嵌入式”养老服务

目前,张庙街道共有居家养老服务对象233人、长护险服务对象2700余人,通过上门服务,切实把养老问题解决在家庭、化解在基层。在有条件的居民区建立助餐点,鼓励有行动能力的老人走出家门,就近到社区的助餐点就餐,还专门成立了一支送餐队伍,每天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350余份送餐服务。同时,根据社区老人的年龄结构、身体状况、经济收入、养老意愿等,提供多样化、标准化、规范化服务,满足老年人相应需求。如,依托“银龄居家宝”、“银龄e生活”等服务项目,15000余名70周岁以上的老人直接受益。

强化运营监管

提高为老服务效率

街道的为老服务养老服务设施、项目大部分采用“公办民营”形式运作。1个综合为老服务中心、5个为老服务分中心、10个日间照料站的场地、设备等硬件设施由街道落实,由居委会负责日常管理,第三方进行独立运营,极大地提高了为老服务效率。2020年新建共江路656号的社区长者食堂,委托给有资质的第三方运作。食堂能同时容纳100名老人现场就餐,每天新增可保障600余份堂食就餐和200多份外送就餐,并且菜品丰富、价格实惠,有效服务了老年人,实实在在解决了他们吃饭问题。

张庙街道还培育了非营利性公益社会组织—雨花公益组织。在泗塘、新桥、呼玛一村等居民区,雨花公益组织每天免费为30余位老人提供素食,同时还自发组织志愿者开展“元旦、春节不打烊”、腊八节上门给老人送腊八粥等活动,得到老年人一致好评和广泛称赞。

为老服务、养老问题,没有远虑、必有近忧。面对社区滚滚而来的“银发浪潮”,张庙立足实际,扩容增效,科学规划,创新管理,不断完善为老服务体系,织密养老保障安全网,逐步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努力让辖区的每个老人都能安享晚年。

通河一村:创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社区

张庙街道通河一村居民区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东起爱辉路,南邻长江西路,西接通河路,北连呼玛路,社区60周岁以上老年居民约4000人,80岁以上老人570余人,辖区内独居、空巢老人较多。

近年来,通河一村坚持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品质为出发点,以规范老年服务工作为核心,建立了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标准,以解决居家老年人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服务体系,基本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居住环境安全整洁

为完善老年人住宅防火和紧急救援救助功能,通河一村在楼道内安装了独立式烟感火灾探测报警器等设施设备,并定期开展老年人安全知识讲座,提高老年人安全知识水平,2017年被评为国际安全社区。

通河一村大力美化社区,营造卫生清洁、空气清新的社区环境,做好垃圾分类,垃圾清运及时、无卫生死角、无暴露积存垃圾。近年来,通河一村居民区改进并加固了小区内六处室外健身点,改造了三处休闲长廊及凉亭,在小区各健身点边安装了休闲椅30只,为社区老人提供休闲休憩场所。

出行设施完善便捷

通河一村积极开展公共设施无障碍改造,小区内全部楼组安装了楼道扶手、151个楼道安装了爱心歇脚椅,6个楼栋加装了电梯,道路也进行了全面改造,消除步行障碍物,满足了社区步行道路的安全便利,并且在建筑的主要出入口处设立了紧急停车区域,保证救护车辆能随时停靠。针对老年人易跌倒的问题,居委联合物业专门对小区的151幢门栋加盖踏步斜坡,对76个居民楼门洞口一侧安装了不锈钢扶手,有效避免社区老人伤害事故的发生,切实保障了社区老人的居家和出行安全。

积极推进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为社区70岁以上纯老、独居老人安装和发放四脚拐杖、防滑垫。2021年,为让更多有需要老人享受更加舒适、便利、安全的居家环境,通河一村将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扩大宣传形式,全面提高居民对适老化改造相关政策的知晓度。

社区服务便利可及

小区内设立了社区卫生服务站,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定期为老年人提供健康状况评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和健康指导等健康管理服务,还可为高龄、失能、行动不便等居家老年人提供家庭病床、巡诊等上门医疗服务。

通河一村设有日间照料中心,长期有20余名老人入托,居委统筹各项社会资源为社区老人提供日间照料,避免独居老人、失智老人蜗居家中造成人身危险,日间照料中心还定期举办健康讲座、专家义诊、演出配送、手工制作、生日派对等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让老人们享受到丰富多彩的文化滋养和精神营养。

通河一村积极推进“嵌入式”小微型助餐点建设,助餐点配备社区公益岗位和为老服务志愿者,餐食由街道社区食堂配送,引导和鼓励有行动能力的老年人走出家门,就近到助餐点用餐。目前,通河一村助餐点日均服务达80余客,打通了社区老年助餐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对高龄、行动不便的老人,可提供送餐到家服务,受到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

小区内的便民服务一条街涵盖了洗衣、家电维修、理发、缝纫、开锁等项目,老年人不出小区就可以享受到各类和生活相关的服务,居委还通过“老伙伴计划”“友康热线”等为老服务项目,定期主动关爱独居、空巢、失能等特殊困难老年人。

在创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社区的过程中,通河一村居民区初步形成了以日间照料中心、老年助餐点、老年活动中心、异香大舞台、社区卫生服务站、体育健身广场、社区便民服务一条街为平台,构建政府主导、居委自治、社会参与、志愿者服务的老年工作特色,努力打造情系百姓、配套齐全、服务完善、生活便利的老年友好型社区。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张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