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王一新 今年63岁的丁基萍,自2014年以来就一直担任街道侨联副秘书长,兼街道侨务联络员组长。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她还作为街道银侨港湾志愿者,为需要帮助的归侨侨眷等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传递爱和温暖。 不久前的一天,丁基萍突然接到了独居老归侨老张的电话,老张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告诉她,邻居家的空调外机终于换地方了。原来,老张因对门邻居新装的空调外机影响到自家的通风,多次到居委物业投诉,但邻居安装时就声称已经考虑到对老张的影响,便拒绝了外机移位的要求(主要是没法移位)。 居委物业对此也表示无能为力。无奈之中,老张找到丁基萍寻求帮助,丁基萍随即和小区侨务联络员上门察看,多次与老张对门邻居进行沟通,并取得谅解,最终,对门邻居请来了工人将空调外机换个方向。眼看无望解决的烦恼解决了,老张第一时间打电话给丁基萍表达了自己由衷的谢意。 独居的老李不到60岁,因肢体有残疾,平时行动不便。尤其是碰上雨雪天气,上菜场便成了难题,每逢这时老李便会想到打电话给丁基萍,让她帮着买菜。有时是丁基萍自己家烧菜或者在外面买了给老李送过去。寒来暑往,老李要添衣物,也由丁基萍代劳,丁基萍成了义务的“钟点工”。老李平时很节俭,床单已破得不成样仍舍不得扔。丁基萍在帮着洗床单时发现了,便自掏腰包,给买了一条新的。点点滴滴,让老李倍感温暖。 70多岁的王老伯是位侨眷,一人独居,因楼上邻居经常不管不顾将湿哒哒的拖把、衣服晾晒在窗外,相互间常常为此闹得不愉快。有一次,楼上邻居家的水管堵塞,要到王老伯家察看维修,王老伯赌气就是不让维修工进门,楼上邻居便敲王老伯家的门泄愤。半夜王老伯已经睡下了,邻居又来“砰砰砰”地猛敲门,王老伯便打电话给丁基萍,丁基萍马上起身赶过去安慰王老伯并开导他,远亲不如近邻,如果一味赌气,只能是大家遭殃。最终,在丁基萍的劝说下,王老伯终于想通了,相互间由来已久的矛盾也得到了缓解。 在丁基萍看来,帮侨护侨是她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几年来,她为归侨侨眷解决或参与解决了许多“急难愁”问题。每年两次的“夏送凉、冬送暖”活动,她总是不避寒暑上门慰问。每有节日补贴,也是第一时间送到对象手中。老归侨每年一次体检,负责带队的丁基萍总是第一个到场,待体检完才最后一个离开。 近年来,有许多归侨侨眷涉及房屋动迁,丁基萍不仅自学,还组织侨务联络员认真学习动迁侨务政策,及时协调解决相关问题,维护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丁基萍不仅关注老归侨侨眷,还十分关心新侨,组织新侨参加街道“新侨驿站”的各项活动。年轻的归侨侨眷们也当丁基萍是知心人,找工作、找对象的事也愿意找丁基萍帮忙。所有的这一切,丁基萍都看成是对自己的信任,更是鞭策和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