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银锄泛舟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12月25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这位被毛主席接见过的长风老劳模曾这样说……

李素兰近照
年轻时的李素兰获得满满荣誉
众劳模在“劳模之家”(西块))

文 朱惠兴

关于老劳模的故事,我已经讲了不少。这篇文章的主角同样是位劳模——1950年代全国劳动模范李素兰同志,在今年国庆前夕,她荣获了一枚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她激动地说道:“感谢党和人民给予的荣誉,愿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幸福。”李素兰回顾生平往事,仿佛依然听到当年宝成桥下车间里纺机的轰鸣声,还有那些激情燃烧的岁月。

“车弄”里飞出的“小燕子”

李素兰1934年生于江苏海安,1945年到上海宝成纱厂当童工。11岁的她,样样活儿都要做:稚嫩的肩膀要扛起棉纱包,还要推动装满纱锭的小车等等。每天工作10多小时,没有工资,吃口冷饭,蜗居在小阁楼里。人虽瘦小,但手脚勤快,见纱锭不转了,马上就去接线。师傅见她聪明,便把接线、捻线、掐掉污点黑点的技术教会她。两年后,李素兰便有了一点微薄的工资,接济母亲补贴家用。

那时候的李素兰好像有着使不完的劲儿,她在八小时工作之外主动加班。她身轻步快,在轰鸣的车弄里飞快地接线、捻线、掐点等,师傅称她为车弄堂里的“小燕子”。在工人食堂吃饭时,她想的是:如何快速把断线捻上、把污点去除;在工人宿舍的睡梦中,她看见纱锭在飞转:400锭、800锭、1000锭、2000锭……终于,梦想成真,她创造了“万米无瑕疵”的奇迹!

1953年,19岁的李素兰被光荣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一直到1962年连续十年获评)。并在1956年、1957年连续两年被光荣评为为全国劳动模范。“小燕子”从宝成桥下的厂区车间起飞,飞出上海、飞向北京……1955年,李素兰同志光荣入党。1956年4月12日上午,李素兰和来自全国各地纺织系统的先进生产者,被邀请进中南海大礼堂,受到了毛主席等中央领导的接见。这也成为了李素兰终生难忘的幸福时刻。

“飞”到苏联,仍一心归国

1959年夏天,李素兰作为纺织工人的一名代表,随代表团访问前苏联的列宁格勒(圣彼得堡)。对方安排参观一间纺织厂。李素兰回忆说:“那车间规模非常大、纺机组成的“车弄”特别长,几乎望不到底。”当时,厂方邀请李素兰“献技”,李素兰望了一眼飞转的纱锭、轰鸣的纺机,不慌不忙,像燕子一样轻盈地飞进“车弄”,快速扫描两旁的纱锭:这儿掐掉一个黑点,那儿捻结一处断头,前面把粗细纱线捻匀。在10秒钟里完成5个高难度动作,厂方技术人员用诗一样的语言赞叹:“她就像车弄里飞翔的燕子!”

当晚,苏联的一位部级领导来宾馆看望李素兰,表示要她“留下来”,并可以把她的丈夫、孩子一起接过来在列宁格勒“安家”,李素兰婉言谢绝了。她说:“我的家在中国,我要回家。”

北京纺织工业部领导得知这段故事后,夸奖说:“我们的燕子飞回来了。”是啊,我们的燕子飞回来了,飞回到上海宝成桥下的国棉七厂,这里有她熟悉的“燕窝”,这里有她熟悉的小姐妹。李素兰喜欢和小姐妹们在一起同甘共苦。某位女工家里上有年迈公婆、下有孩子一堆,丈夫又长期患病。李素兰下班后主动到她家里帮忙做家务,有时候夜班做出还要往她家里跑……她们是一个“窝”里的一家人!

小燕子筑巢“劳模之家”

1989年,李素兰到了该退休的年纪。她说:“离开了熟悉的厂区和熟悉的姐妹们,真有点依依不舍,心里不是滋味。”退休后,她来到沪西工人文化宫当“义工”,但习惯了固定工作模式的李素兰总是觉得自己现在“漂泊不定”,有时候在和姐妹们聊天时,总是为没有一个固定的工作场所而感到烦恼。姐妹们也都理解李素兰的心情:大家在一起几十年,早已同呼吸共命运,是“一家人”。后来,在李素兰的牵头下,上海市劳模协会“劳模之家”就这么诞生了,李素兰欣慰之余感慨地说道:“姐妹们的‘家’总算是有了,一家人可以团聚了。”(笔者注:上海市劳模协会“劳模之家”有:东块、西块、中块和北块。李素兰创办的“劳模之家”是西块,就设在我们长风地区。在“劳模之家”,我有幸与众劳模见面,也见到过李素兰。众劳模为我谈起李素兰创建这个“家”的不容易,李素兰也谈到创建这个“家”的艰辛。这个“家”,有着李素兰的一片心血)。

燕儿还巢,带来春天的信息、带来家的温馨。在上海市劳模协会“劳模之家”(西块)这个“燕窝”里,老燕呢喃忆旧事,小燕接力续新篇,共叙春天里的故事……笔者后记

纺织工人李素兰的先进事迹,相较于其他劳模,报道她的文章并不多。但她踏踏实实工作,创造了“万米无瑕疵”的纪录。这是李素兰几十年如一日、坚持“认真”两字所取得的成绩,这里面凝聚着李素兰的一片心血!令人感动的是:当前苏联有关方面的领导邀请她留下来、并表示可以把她的丈夫、孩子一起接到列宁格勒“安家”时,李素兰果断谢绝,说:“我的家在中国。我要回家。”说得真好!在当年祖国虽然很穷,但祖国就是我的家。不能因为贪图荣华富贵而背离这个家。有家的感觉真好。扎根在祖国大地的家,遮风挡雨、祥和温馨……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长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