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朱惠兴 前段时间的某个清晨,在长风公园晨练的我偶遇了我的老友——老劳模赵根海同志。他依然如故,一手拿着塑料桶和马夹袋,一手拿着“火钳夹”,拾垃圾为民服务。他略有些激动地告诉我:“奖章找到啦!还有老照片,以及我的发言稿等。”很早之前赵根海就跟我说过这些奖章的事情,不过他在装修房间时把装有奖章等物件的塑料袋放在门口走廊,后来不见了,误以为被清洁工取走。这次的“失而复得”让他感到欣喜不已。我说:“好啊,改天到你家去看看!” 择日,我来到赵根海家欣赏老赵这些“失而复得”的“宝物”,这些“宝物”大放异彩,我的眼睛都有点看“花”了。它们见证了长风这位老劳模的光辉人生。我择几件“宝物”与读者分享属于老赵的荣光。 一篇清样稿: 弄堂居民的“好管家” 这是1963年5月23日《解放日报》“教育部”的一篇清样稿《夸夸我们的“好管家”》,作者是常德路519弄85号居民金金凤(邵传烈记)。后来刊登在《解放日报》第一版。之前老赵曾谈到“记者金凤”的文章,现在见到清样稿,我确信此条信息的真实性。当然需要勘误的是,不是解放日报“记者金凤”,而是常德路519弄85号“居民金金凤”。 金金凤的文章里,描写了许多我不曾知道的赵根海的好事。譬如,看到居民买油买酒的瓶子因瓶塞丢失而用纸卷当瓶塞,老赵便从城隍庙买来了大小不一、各种不同规格的瓶塞子供居民选用,半年多竟然有200多个瓶塞子被抢购一空;看到一位孕妇来店里因没有买到挂面而烦恼,老赵隔天便把面条送上门,后来又主动“牵线搭桥”,来到附近医院,跟医务人员交代要定期把面条送到这位孕妇手中。譬如,看见垃圾箱旁有居民丢弃的烂山芋,他便从店里推来一车好山芋,与居民家的烂山芋免费调换(不让居民吃亏),而把回收来的烂山芋送去酒精厂(可以做果子酒的原料,减少浪费)。 再譬如,赵根海借来弹棉花用的弹弓,义务为居民弹棉花,帮助居民解决旧棉花絮没有办法“翻新”的苦恼;除夕夜正在少年宫联欢会看戏的赵根海,忽而想到居民家难免有这样或那样的需求,便没有心思看戏了,他“溜”出会场,回到店里装上油盐酱醋等日用品,以方便居民购买。一位在灯下独坐等儿子回家的老太,收到了老赵送上的油和酒,还有10斤煤球…… 这些弄堂故事,就好像是一串珍珠一样熠熠光辉,也让他赢得了弄堂居民“好管家”的誉称。 两枚奖章: 安全行车的好司机 如果说弄堂故事是“珍珠”的话,那么这两枚上海市公安局颁发的安全行车奖章(一枚10万公里,一枚20万公里),则是光灿炫目的“玛瑙”。我问过其他老驾驶员,他们听说过、但却从来没有见过。这两枚奖章,见证了赵根海同志是一位安全行车的好司机。 有关好司机的故事,笔者在之前的文章也曾谈到过。老赵在开车时曾遇到刹车失灵、车轴断裂、大雪封路、三岔口差点入河等险境,但都神奇般地化险为夷。这里补充两则趣闻,也可见老赵在驾驶过程中的小心谨慎。有一次他驾车回沪,天色已晚,忽然车前行道树上掉下来一坨东西,“砰”一声正好掉在他的车厢上。他警惕地把车停下来,检查是什么东西。乖乖,不看不要紧,一看吓一跳,是一条大蛇。只见它从车厢板快速爬下来,而后逃走。“蛇也怕人,不过还好是大青蛇,如果是毒蛇,我也怕它。”几十年过去,老赵仍心有余悸。 还有一次,他在驾车时发现前面路上有几只老鸦在啄东西,但有意思的是,车开过时它们飞开,车开过了它们又聚拢。老赵觉得奇怪,停下车来检查,原来,老鸦把硬壳核桃衔来放在车前面的路上,让汽车轮子碾碎,然后啄食被碾碎的核仁。老赵放下心来,感叹道:“老鸦真聪明!”老鸦欢快地啄食,仿佛也在称赞这位好司机。 三张老照片: 年轻人学习的好榜样 如果说上述“宝贝”是“珍珠”和“玛瑙”的话,那么这三张老照片可以称得上是“钻石”了。1959年参加全国“群英会”后,赵根海的大幅照片挂进了华光照相馆橱窗,向路人展示劳模风采。照相馆当年一共为赵根海拍摄了三张样片,后来选用一幅放大,尺寸为46.5公分×35.5公分。在之前的文章中因为没有发现老照片而未配图使用,现将老照片补上。看,年轻时的赵根海多么英俊潇洒,他是年轻人学习的好榜样。 赵根海的所作所为都是本色的,没有任何“添加剂”。就在今年6月30日晚上11点多到7月1日早上7点,他一手拿着塑料桶和马夹袋,一手拿着捡垃圾用的“火钳夹”,步行6个多小时到中共一大会址,向党宣誓,并重温入党誓词。以这样的方式向建党99周年献上自己的礼物。他没有手机,也没有留下照片。我建议他去补拍照片,他却说,不用了,去年已经补拍过(去年7月1日凌晨2点多到6点多,他步行4个多小时到中共一大会址,向建党98周年宣誓。因为文章配图需要,事后在我的陪同下去补拍过照片)。他这一路的每一步,都象征着对党的忠诚,也表达了他为民服务的决心。 笔者后记 当我完成此稿时,欣逢“长风回忆录”在微信公众平台《长风周到》刊发200期。借此机会,我对平台记者和编辑、对读者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你们对回忆录文章的认可。还记得在100期时,平台有记者称谓我为“主笔”,如今已是200期,不知道我这个“主笔”是否还算称职? 写作是我的业余爱好,我将一如既往坚持下去。我也要像赵根海一样不忘初心,继续前行。我是长风人,长风有我的根、有我的魂。立足长风,辐射周边,在“后援团”的支持与鼓励下,我要继续把“长风回忆录”文章写好。 欣喜的是,老劳模赵根海的这篇文章荣列200期(之前写过他六篇,这是第七篇。老劳模做得多,故事也多)。走近劳模、学习劳模、宣传劳模、弘扬劳模精神,是我写作的一个专题。劳模们辛勤劳作,在各自领域创造光辉的业绩。滴水映光辉,他们的光辉业绩在星空闪烁、不会湮灭。他们的故事,也为“长风回忆录”增添光彩。借此机会,我也对受访劳模表示深切的谢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