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邓安华(世纪同乐) 早在外地时,就听说上海人早餐常吃泡饭,只是那时还不知泡饭为何物。大学毕业后分配至上海工作,早上在工厂食堂用餐,吃的是包子、馒头、油条,仍然未和泡饭打过交道。1968年结婚成家,终于和泡饭结下不解之缘,一直吃到现在。 上海人为何喜吃泡饭?据我的理解,其原因有三。 首先,大多数上海人的住房离单位较远,每天早早就要起床。如果早餐弄得比较复杂或到饮食店买“四大金刚”,根本耗不起那个时间。无奈之下,简单易行的泡饭成了人们的首选。把剩饭用开水泡泡,佐以腐乳酱菜,吃完马上就可以上路。稍讲究的,将硬泡饭加热至开,再煮几分钟成软泡饭,吃起来更加可口。 其次,早先时候上海人收入普遍不高,生活水平仅限于温饱,每月的伙食费大约相当于收入的三分之一甚至一半。为了赡养老人和抚育孩子,精打细算的上海人不得不从牙缝里省出钱来。吃泡饭,买一块钱腐乳酱菜,却可供一家人维持十天半月,这笔账上海人算得清清楚楚。在很长一段时间,我和妻子每月收入是九十八元,我们却陆续添置了电扇、大橱和缝纫机等物件,这些钱许多可都是从泡饭里省出来的。 再次,吃泡饭符合上海人的饮食习惯。上海人的口味比较清淡,一点油腥也没有的泡饭是最清淡不过的食品。上海人的饮食信条是“早饭吃得少,中饭吃得饱,晚饭吃得好”,这虽然有悖于现代营养师的理论,却也有其道理:早上要赶时间,只好吃点泡饭垫饥。工作了一个上午,中午在单位的食堂饱餐一顿。晚上全家人聚在一起,烧饭的时间也比较从容,荤素汤搭配好好吃上一顿,也是人生一大乐趣。 随着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上海人的早餐也从泡饭变为牛奶、面包、鸡蛋和各式点心等等,可我对泡饭仍然情有独钟。炎炎夏日,食欲不佳,常煮上一锅泡饭,佐以酱菜、咸蛋、肉松、糟菜,一家人吃得有滋有味。严寒的冬夜,常向剩饭注入清水,再放入肉丝、鸡汤、青菜,烧成一锅热气腾腾的咸泡饭,再佐以一盘干点,吃完浑身热乎乎的,既驱寒同时也是一种享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