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银锄泛舟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04月28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长风这位106岁的新四军老战士,在黄河摆渡时差点牺牲……

周利君
周利君与儿子陈东江

人物小传

周利君

1915年11月生,浙江嵊县人(夫君陈煜明是浙江上虞人)。1943-1944年间随夫到盐城参加新四军,在新四军印刷厂(隶属新四军后勤部)工作。1948年入党。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随部队到上海进驻上海造币厂(现六一四厂),一家人居住在厂部办公楼宿舍(享受供给制待遇)。之后安排到五四二厂工作。1967年退休(1983年享受离休待遇、副局级。夫君陈煜明1955年公私合营时调出五四二厂,曾担任上海炭黑厂公方厂长、后调到上海焦化厂担任干部处处长)。周利君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以及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的获得者。

文 朱惠兴(长风四村)

2021年2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百岁老战士的回信,让广大新四军老战士备受鼓舞。曾在长风三村居住过的106岁新四军老战士周利君也倍感振奋。

作为一名经历了革命战火考验洗礼的老战士,每次回想起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周利君就深深感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在摆渡黄河时母子女三人落水 被船老大救起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周利君夫妇所在的胶东军区新四军某部,奉命开拔去东北。他们一路长途跋涉,经常遇到国民党飞机的轰炸。有一天走到黄河边,河面宽阔、河水汹涌,船老大摇着船桨摆渡。周利君一手抱儿子(3岁多)、一手抱女儿(1岁多),在摆渡船上颠簸。快到对岸边时,遇国民党飞机轰炸,船被掀翻,周利君抱着儿子与女儿同时落水。周利君参加革命时已作好了牺牲的准备,可怎么能放得下两个孩子呢?所以周利君紧紧抱着孩子不松手,在水中挣扎。船老大见水面上漂浮着一团头发,便顺手拉起头发,见是一个女人抱着两个孩子。周利君得救了,两个孩子也得救了。

“感恩船老大救助,否则我在黄河里就牺牲了。船老大救起了我们母子女三条命。”今年106岁的周利君老人对这段往事刻骨铭心。周利君老人曾千方百计寻找这位船老大,但遗憾的是没有找到他。

因为缺一支青霉素女儿没有渡过肺炎难关

东北临江地区工作期间,有一次女儿感染上肺炎,其他一位同志的孩子也感染上肺炎。这种毛病需要用青霉素(即盘尼西林),可医院只剩下一支青霉素,周利君夫妇让其他同志的孩子用上这支青霉素。其他同志的孩子用了青霉素,肺炎好了,而她的孩子却没有渡过难关。“女儿没有死在黄河里,却死在东北的肺炎。”哪个母亲不爱自己的孩子?周利君老人想到女儿的死至今感到心痛。但在那个年代也很无奈,周利君只能这样安慰自己:女儿也是为了革命而“牺牲”的,她不会怪罪母亲的。

为儿女们起名都带有时代气息

周利君的儿子陈东江是笔者在曹杨二中的高中校友(1968届)。还在学校念书时,我就经常去他在曹杨五村的家,见过其母亲周利君和父亲陈煜明(1942年前往江苏盐城参加新四军,1973年病亡)。陈东江的父亲很英俊,对子女要求严格。

据陈东江回忆:其兄弟姐妹的名字,就很有时代气息。他的大妹陈卫亚(1951年生于抗美援朝期间),取意“保卫亚洲”;他的小妹陈卫平(1952年生于抗美援朝期间),取意“保卫世界和平”;他的小弟陈庆苏(1955年生于上海“中苏友好大厦”竣工开庆祝会期间),取意“庆祝中苏友好”;他的大哥陈坚苏(1942年生于抗日战争期间),取意“坚持苏北革命根据地”。

时代气息不仅体现在儿女的起名上,还充盈在家庭生活中。陈东江兄弟姐妹在小时候经常听到父亲哼唱“光荣北伐、武昌城下”(陈毅作词的《新四军军歌》);还有“吃菜要吃白菜心,当兵要当新四军”那首歌颂军民鱼水情的苏区新歌谣。因此,他们兄妹也很熟悉这些革命歌曲的“主旋律”。

儿子东江在黑龙江兵团续写新一代革命故事

陈东江是周利君夫妇在东北临江(现吉林省临江市)工作时出生的(1948年6月生)。名字中的一个“东”字、一个“江”字,是父母对工作地点的一个纪念,也寄托着父母对儿子的希望,希望儿子要有“大江东去”的气概。

陈东江没有辜负父母的希望。1969年5月25日,他带着父亲赠送的《毛泽东选集》(1948年版本,东北书店出版发行),来到父母曾经战斗过的东北大地,在黑龙江兵团(40团)机炮连“屯垦戍边、保家卫国”,续写新一代革命故事:冰天雪地,他和战友夜宿深山老林;赴汤蹈火(是真的火,是“跑荒”引起的火灾),他救治伤员冲锋在前。他是连队的卫生员,连队少不了他。

陈东江去东北黑龙江兵团后与我保持着通信联系。他的那张紧握冲锋枪的照片,就是随信寄给我的。我在信中也曾写过“东江颂”的诗,他说“不敢当”,但表示要像“东泻的大江那样,永不停息地为党为人民竭尽自己的力量,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在那个年代,我们互相鼓励,在艰苦环境中经受锻炼。

笔者后记

106岁、新四军老战士,这些普通的字眼,用在周利君老人身上却不普通:因为她是手抱两个孩子被黄河吞没过又被船老大救起来的母亲!这位母亲的故事对我们今天的年轻人也是一次教育: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长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