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邓安华(世纪同乐) 上海人极富想像力,他们把钞票叫做花纸头,把奖状称为红纸头。 我爱花纸头,更爱红纸头。 为什么爱花纸头?因为“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花纸头可以购买生活用品,可以让我工作无后顾之忧,可以让我生活得潇洒安逸,花纸头当然多多益善。可是对待花纸头,我从来就有自己的一定之规:一是量入而出,二是合理使用,三是劳动致富。在很长一段时间,我和妻的月收入总共不足百元,上有需要赡养的老人,下有嗷嗷待哺的孩子。多亏精打细算的妻子,处处量入而出,不但从未借贷,还陆续添置了手表、缝纫机、电风扇等“三大件”。后来收入渐丰,我们坚持合理使用:一不吝啬小气,该借就借,该帮就帮,该捐就捐;二不铺张浪费,坚持勤俭持家;三是决不把花纸头作为谋取私利的敲门砖。改革开放以后,我长期在高校担任中层干部,主持系里的科研创收;妻子先任企业的供销科长,后来承包了一个金属公司。我们互相勉励努力工作,互相督促遵纪守法,不贪不义之财,不走歪门邪道,恪守“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古训,一直生活得十分坦然,既不怕纪委找谈话,也不怕大盖帽找上门。 我更爱红纸头。人是高等动物,除了物质享受之外,更需要精神慰藉。红纸头意味着群众的评价和组织的肯定,在那里记录着自己工作和学习的业绩,是人生旅途上的闪光点,是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每当获得一张红纸头,我都要兴奋许久,感到努力更有方向,前进更有动力。我已年近七十,在人生的旅途上总共获得了七十余张红纸头,平均每年一张。其中有求学期间得到的三好学生、文艺汇演和体育比赛奖状,有在职期间获得的先进职工、优秀党员、优秀教育成果奖、优秀班主任奖状,还有退休以后获得的阳光老人、新民晚报征文、全国教师论文大奖赛的奖状。最近,我把全家人的奖状精心整理成一本《家庭荣誉册》,我要让它成为传家宝,世代相传。我之所以更爱红纸头,还因为现在强调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红纸头还可以带来花纸头,生活也随之变得更加美好。 余日已经不多,痴心依然不改:还想得到更多的红纸头和花纸头,使晚年生活更加充实、更加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