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银锄泛舟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05月26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苏州河的印象

文 夏永璋

20世纪50年代我家就住在泥城桥附近,现在的家窗外就面对苏州河,亲身见证了苏州河近代的变化。在我童年的年代,这条通往苏州的吴淞江其功能还是以水运为主的河流,每天来来往往的货船、航船川流不息,两岸有不少货船码头不停地用吊车装卸货物,客运码头有南来北往的旅客,泥城桥上车水马龙,好像一幅上海版的“清明上河图”。

每当夏天傍晚在苏州河岸边纳凉,看到不少人在苏州河里游泳,浙江路铁桥顶端总是有几个勇敢者向河中用各种姿势跳水,那时的河水水质还不错,据老一代的人回忆,更早年代上海的自来水还取自苏州河,也有老人指着对岸的四行仓库回忆起当年抗日英雄谢晋元带领八百勇士与日本鬼子浴血奋战的故事。

随着工业发展近两千多家企业不断向苏州河排放工业废水,棚户区是工业区的附属品,大量生活污水直接倒在河里,苏州河就成了天然的垃圾场、下水道。排入的污水量大大超过了河水自净能力,于是苏州河水面开始变黑发臭,到七十年代末苏州河在上海境内五十多公里河道全部遭受污染,市区河段终年黑臭,鱼虾绝迹。这是苏州河发出的环境警告,苏州河成了上海城污染严重的象征。

从1980年代开始市政府把治理改造苏州河作为第一项实事工程,投入大量资金大力分阶段实施。于是苏州河西段的大量工厂迁离,脏乱的棚户区分批拆迁改造,居民安置在这座城市光明的角落,生活环境得到根本改变。苏州河沿岸的废弃码头和环卫码头陆续搬迁拆除,二米多直径的排污水泥管道深埋到地下,把原来排入河道的污水从排污管道集中进行处理。两岸防汛墙全线改建,特别是用改建的挖泥船把河底的黑臭淤泥全部疏浚一遍,清除了百年来沉在河底的大量垃圾废品和黑臭污泥,外白渡桥边启用河口水闸调节让河水变成单向流动,实现“流水不腐”,为消除水体黑臭提供了有效的辅助手段,苏州河河口至真北路桥水域和沿岸环境已得到了极大改善。

河道由以前水运变为景观的功能,现在苏州河中偶尔有游艇经过,过去嗓音很大的以柴油机为动力的黄沙船已经多年不见踪影,北横通道的盾构正在苏州河底下推进。龙舟比赛已经成为苏州河上的一件盛事。经常可以在苏州河边看到“垂钓”和下网“渔夫”,每次都有不少黑鱼和鲫鱼的收获。苏州河在上海的腹地划出一道由农业、航运向商业、工业直至旅游业发展的弯折曲线,回到了它开埠之初的清澈模样。

现在站在苏州河畔,看到的是洁净的水面、粼粼的波光、长长的绿化带、滨河景观廊道亲水平台,晚上河岸两边漂亮的景观灯。使人难以想象:这就是那条多少年来以黑臭几十年闻名于世的苏州河吗?上海人心目中的母亲河变美了,每当我晚上在窗外俯瞰在景观灯衬托下静静流淌着的美丽苏州河时,心中特别感谢那些为母亲河做出贡献的人们。现在苏州河北岸从凯旋路到大渡河路一段又开始景观道路的施工,不久苏州河沿岸的最美景观道路将展现在我们长风居民的眼前。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长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