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正元 日前,由中国文物学会、中国建筑学会联合主办的“第四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正式公布,上海共有7处建筑入选,上海华东医院位列其中。华东医院的建立要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上海已有多家医院,有公立的、私立的,也有慈善团体、同乡会和租界工部局办的,数量不少,但多数是为特定对象医治的特种医院或专科医院。 1926年,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英商出资,在大西路(今延安西路)221号建造了一所综合性的医院以捐赠给租界工部局。因其恩德无量,该医院取名“宏恩医院”。当年,工部局在报告上写着“宏恩医院,无名氏捐赠”。1951年,宏恩医院易名为华东医院,1965年与公费医院合并为延安医院,1967年又一分为二,仍名华东医院。 宏恩医院设计者为匈牙利建筑设计师邬达克,由潘荣记营造厂承建施工。主体建筑为一座平面呈“工”字形的五层楼的钢筋混凝土与砖木混合结构的医院大楼,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649平方米,内部装修考究,设施齐全。 大楼四周有大面积的绿地,园林茂密,南面的花园面积超过一公顷。医院大楼由南楼、北楼、门诊楼三部分组成。南楼是医院的病房主用楼,每层面积1200平方米左右,三至五层各有标准病房25间,平均每间16平方米,房间地面所用材料不同,有水泥、马赛克、水磨石、木地板,还有橡皮地板等,另设数量充足的三件套卫生间。 北楼为医务主用楼,每层约500平方米左右。两楼间是宽10.5米、长18米的门诊楼。大楼还有半地下室,有客用与货用电梯各一部。整幢大楼的建筑风格突出表现于南楼,南立面东西两翼对称,底层东西及中部均排列券门,门旁有双柱,门内有廊。 入口处约20米是中央大厅,占二层高度,约8米。二至五层有蔽廊式阳台。东西部较中部凸出,五层上为三角形拱券顶,中间的拱券顶距地面24米,两侧稍矮,三者以带栏杆的女儿墙相连。三角形拱券顶的立面外凸,从上至下带动3个凸出的立面,由上而下稳妥地承托着顶部拱券的底边。这种强调平面与立面的对称,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形式的显著特征。 如今的华东医院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5万平方米,拥有东、西、南、北四幢医疗大楼,以及10多幢与其配套的现代化建筑群体,并拥有13000多平方米的绿地和花园。院内树木葱郁,环境幽雅,是病人治疗和康复的理想场所。其中,原宏恩医院的大楼建筑得到较好地保护,今为华东医院1号楼。 1989年,华东医院成为复旦大学教学医院。1995年经评审,确定为上海市三级甲等医院,是国内高层次的医疗机构之一。华东医院还是第一家被市政府指定为外宾服务的医疗机构,长期以来出色地完成了大量的涉外医疗任务。 20世纪80年代以来,华东医院加强了与世界很多国家医疗部门间的交流和合作,多渠道、多领域的开展友好交往,并先后引进了一批国际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促进了医院的现代化建设。 内容来源于《静安文博钩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