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读者

版面概览

上一版   

 

2020年08月12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八旬老人痴迷书画六十载 还教出了几个徒弟

冯涨础近照

□记者 廖荩薇

家住三和花园的冯涨础老先生是曹家渡街道里的大名人,今年已八十高龄的他,担任三和花园书画沙龙的负责人已有5年多时间。

虽然冯涨础早已从工作岗位退休,但画得一手好画的这一看家本领他却一直没有荒废,经常创作出不少佳作被许多报刊刊登,曾开办过属于自己的画展,还有不少单位和个人都争先购买收藏他的作品。在接手书画沙龙后,他更是将自己的本领倾囊相授,在社区中培养出几名“老画家”,还收了一位正式拜师的“关门弟子”耿心龙,这位“弟子”也先后发表了不少作品,在社区中小有名气。记者与冯涨础老先生相约在他家中,走进了他的艺术传奇人生。

冯涨础1964年毕业后被分配支援大西北,1998年退休后回到上海,前后在《人民日报》《解放日报》《甘肃日报》《人民教育》等全国29家报刊发表了三百余幅作品,为《核科学家的足迹》等七本书设计封面画插图,三十余次参加省部市及全国神剑美展,十多次获奖并获甘肃省委省政府的表彰奖励。除了醉心书画,冯涨础在音乐、诗词、散文等领域也有所建树。他出过自己的诗词、散文、小说集,在支援大西北时还曾“跨界”担任多年的音乐老师,任教36年,从教师做到校长,在教导学生上也有自己的“绝招”,两次评为兰州市优秀教师,曾带过42人的“男子班”。

一进冯涨础的家门,记者便被家中悬挂摆设的几幅水墨画和油画所吸引。寻常人家家里会买一些画挂在墙上以作装饰,既美观又增添了家中的文化气息,而冯涨础家中展示出来的画作都是他自己一手创作的。客厅正中间悬挂着一幅名为“春色赋”的牡丹图十分抢眼,他笔下的牡丹花团锦簇、雍容华贵,看一眼仿佛都能闻到扑鼻的香气。

作为上海美协会员、著名画家的冯涨础尤其擅长写意花鸟,西洋油画更是一绝。科班出身的他1964年毕业于安徽艺术学院美术系,师承著名油画家张自申、版画家郑震和国画家孔小瑜。他的绘画风格多样,因为对西洋画和国画都有涉猎,常常在画作中将传统国画与西洋手法融合,使画作别具一番风味。扎实的专业基础加上对画画的热情,让冯涨础的一生都沉浸在对美的创作与追求中。

冯涨础的客厅中摆有一口大缸,里面插满了已完成画卷,而这些还只是他众多作品中的一小部分。绘就一幅四尺整张宣纸的牡丹图只需要一天的时间,几十年的绘画生涯已经让他的画作有了信手拈来的从容之气。“我画画之前会简单打腹稿,更多的是让画笔跟着激情感受走,这样画出来的作品才会更‘活’更有灵气!”冯涨础边说边向记者展示着自己的画作,有硕果累累的葡萄,也有漫天黄沙的大西北,还有仙气缭绕的黄山……

画家的家中必备的当然是画室,冯涨础也有一间属于自己的画室。画室中随手搁置在桌上的书法、笔筒中数不胜数的毛笔、案台上未干的墨迹都彰显着画室主人的“用功”。虽然已是位经验丰富、作品无数的画家,但冯涨础仍然会花大量的时间“泡”在画室中练笔,每天至少会写三个小时的毛笔字。

返沪后的冯涨础为了让家人过上物质丰盈的生活,曾同时做三份工作,一边给画廊供画;一边在学校担任老师;还为许多慕名而来的学生当家教,就这样一笔一划用画笔为家人挣来了富足的生活。他坎坷传奇的艺术人生背后,是能吃苦、有毅力的奋斗精神。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曹家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