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读者

版面概览

上一版   

 

2020年08月12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广播操打卡

[师生作品]

《曹家渡社区晨报》在教育版里开辟“师生作品”栏目,欢迎辖区内的师生投稿,一经选用将登报展示,以资鼓励。投稿信箱:liao jinwei@sqcbmedia.com

文 朱嘉铭(万航渡路小学)指导老师:张贞宇

“打卡”一词最早是用来监督大人们上班不迟到、早退的。可是现在我们小学生也天天要打卡,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新年前夕爆发了新冠疫情,我们无法如期开学,改为在家上网课。老师会用一个叫“钉钉”的APP,每天和我们在线交流学校情况。老师担心我们长时间坐着缺少运动,电脑用多了影响视力,就在“钉钉”上布置了“打卡”任务:体育运动,眼保健操和广播体操。

周一到周四,妈妈不让我多用手机,因此打卡任务都是由她在手机上完成的。她在操作时发现,打卡时要填写活动的次数,还要上传运动的照片。于是,每次课间,当我做广播体操和眼保健操时,她都会拿出手机帮我拍照记录。有时,我在做操的时候,妈妈刚好在厨房忙碌,当她出来时,我已经做完了,她就要求我再做一遍,以便她拍照上传。我不胜其烦,但是想到这是我的打卡任务,就只能按照妈妈的要求去做。

直到周五,是妈妈允许我用手机的时间,我决定自己来打卡。我选择了广播体操的打卡任务,手机屏幕上显示:打卡频次——每天;要求——需填写次数。于是我根据屏幕提示,选择“去打卡”——“立即打卡”,填写了“打卡次数:2次”,最后选择“立即打卡”键,打卡就成功了。我拿给妈妈看:“妈妈,我发现每个打卡项目下都是有要求的,只要填写运动次数就可以提交打卡了,根本不用上传照片。”妈妈抚了抚我的额头,说:“看来是我没有看清楚要求,闹了一个大乌龙,多此一举了。”

这让我联想到,平时我做题目时,经常不看要求就下笔,最后卷子上就“收获”了一堆“红叉”。现在我深切地体会到:学习也好,做事也好,一定要先搞清楚要求,否则就会吃力不讨好。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曹家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