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周到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08月07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老上海人最爱睡的“棕绷床”松了坏了何处修?

岚皋路上留存这样一家店,夫妻二人默默坚守“老手艺”

修理棕绷考验技术、耐心及体力
位于岚皋路7号的双龙棕绷店

□记者 顾玲

“阿有坏棕绷修哇,坏藤绷修哇……”曾经一到夏天,上海弄堂里总回荡着棕绷师傅的叫卖声,不过这如今已成为老底子上海人的回忆。

“棕绷”是用木质坚硬、纹理细致的树作框,以棕树上的棕片为原料,编织而成的床板,一般称之为“棕绷床”。直到上世纪末,上海人家家户户几乎都有一张棕绷床,但后来随着席梦思的普及,它便渐渐地淡出人们的视野。不过,在岚皋路,至今还有一家名为“双龙”的棕绷老店,店主吴俊辉夫妇也是上海滩上屈指可数的棕绷师傅。

老手艺,夫妇俩共同坚守

走进店铺,吴俊辉夫妇一人锤锤打打、一人编织收尾,配合默契。在这一方小小天地,夫妇俩与棕线、木头、锉刀、钩针等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春秋冬夏,忙碌而温馨。

“15岁开始,就跟着父亲学做棕绷。”吴俊辉一边锤打,一边说道,他入行经历很简单,父亲之前在上海一间以棕绷床为主的家具厂工作。家具厂解散后,父亲便在上海开了家棕绷床店铺。后来父亲年纪大了,他就接手了棕绷店,妻子也跟着一起帮忙。

“棕绷床具有极好的韧性,受力均匀,不少老上海人睡不惯席梦思,还是觉得棕绷床睡着踏实,至今仍有不少老上海慕名而来,或做新棕绷,或紧一紧棕绳。”吴俊辉表示,虽然店里生意无法与父辈鼎盛时期相比,但养家糊口也还说得过去。

这么多年做下来了,提起转行这种可能性,吴俊辉说他一直都忘不了一位老顾客的话:“你们可千万不能不做哦,不然我们的床坏了可没地方睡啦。”

两人、三天,一张床

做一张棕绷床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即便是吴俊辉夫妇这样有近20年手艺的熟练工,编好一张棕绷也得花上三天的时间。“早上8点就开始做活,到晚上9点,除了吃饭休息,要一直站着。”吴俊辉表示,棕绳柔韧且粗粝,没几下手就磨得生疼。编得时间久了,手就疼得木了。吴俊辉身旁的妻子笑着说道:“现在编得多了,早习惯了。刚开始学的时候没编多久就磨得满手泡。”

“我们这行很枯燥,每天重复工作,又挣得不多,现在年轻人都看不上这个手艺,整个上海做这个的也没几家,我们夫妻俩可能是最年轻的棕绷师傅了。”吴俊辉叹了口气:“这一行很有可能要消失了。”

每一门老手艺,都是先辈集体智慧的结果,周到君希望这些匠心独具的老手艺能被更多的人欣赏、学习,在不断传承中越来越厚重,越来越丰富。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长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