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风花曹杨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03月13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为你留一盏灯

文 张佳(杏梅园居民)

那天,我因为有事回了一趟北大,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校园。路过大学图书馆时,见一同学正手持相机对着图书馆门前的横幅拍照。举目望去,只见上面写着:“未来也许要独行,图书馆永远为你留一盏灯—-祝福毕业生”。短短的一行字,让我心中不禁一阵莫名的感动。

北大有著名的“一塔湖图”三景:博雅塔,未名湖,图书馆。记得当年第一次来北大是我参加研究生复试,父母陪我在北大校园里找考场时,便路过了北大图书馆并且合影留念。被录取后,新生开学的活动之一就是参观北大图书馆。在接下来读研的那几年,北大图书馆里也给我留下了无数美好的记忆:为了查找一篇重要的文献在偌大的图书馆楼上楼下到处寻找;为了准备2008年奥运会志愿者的选拔考试,在图书馆里认真准备有关奥运和北京的历史文化知识......北京冬天奇冷,夏天酷热,但只要在冬暖夏凉的图书馆,就可以在知识的海洋里舒舒服服地泡上一整天,不用“管他冬夏与春秋”了。

毕业后为了找一份理想的工作四处奔波,“五噫出西京”,再没有当初泡在图书馆里的那份闲情逸致: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南京......一个人就这样一路走来,踽踽独行。有次为了省点钱,坐了一夜的动车。一个人独自乘车远行最容易思绪万千。记得小说《春之声》里面的岳之峰,在“闷罐子”火车里,就是由“王府井的人流”想到“汉堡的街道”......同样是去过王府井,同样是造访过德国,同样是身处列车之内,当时的我和岳之峰真有几分相似了。只不过斗转星移,当年的“闷罐子”早已升级换代为时速350公里的高铁和动车。在车上,当年父母的陪伴,大学的生活,北大的“一塔湖图”......常常会映入我的脑海里。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在上海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从此成了千千万万新上海人中的一员,从“京派”一下子变成了“海派”。

往事历历在目,似乎就发生在昨日。而未来的日子里,我将工作生活奋斗在上海,和母校相距1300多公里。每念及此,不禁有些不舍。但我知道,将来无论在哪,图书馆的那一盏明灯,一定会永远照亮在自己的心里。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曹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