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曹杨新村街道获评上海市“河长制标准化街镇”。荣誉的背后,是曹杨河道真真切切的变化。 曾经又黑又臭的桃浦河,如今清澈见底;母亲河曹杨环浜沿线,一个个开放式绿地让人驻足流连;小河边再不见撒网抓鱼破坏环境的行为……几年来,曹杨新村街道不断深化河长制建设,运用独创的“1+2+3”工作模式,与区政府多部门强强联手,全面致力于提升曹杨的水环境面貌,努力为曹杨人打造着“水清、面洁、河畅、景美”的河湖新景观。 河长办建起“1+2+3”模式 曹杨新村街道辖区范围内共有2条河道,桃浦河和曹杨环浜;还有2个人工湖,曹杨公园湖和万达湖。 河长管河,重在抓两件事,一要提升河道“颜值”,二要提升河道沿岸环境。两件事都不容易,于是街道河长办创建了“1+2+3”工作模式。“1”是运用1个“智联普陀,城市大脑”统筹了解各条河道状况,协调网格化综合管理服务片区开展河长制相关工作;“2”是组织2支队伍共同监督,巡查河道:居民志愿者队伍负责巡查小区内河道;市容协管服务队负责巡查小区外河道;“3”是协调3个片区责任人结合“清网行动”工作对各自辖区进行定期整治。 这几年来,街道借助独创的“1+2+3”工作模式,与区政府多部门联手,通过系列改造与建设,改善环河居民小区的生活品质。 以桃浦河曹杨段改造为例。桃浦河为市级河道,流经曹杨新村街道的桂杨园、兰岭园等居民区,全长1300米。曾经的桃浦河曹杨段,由于河面较窄,水流缓慢加上曹杨雨污水泵站建设在此处,经常排放雨水、污水、粪便、垃圾入河,造成河道犹如黑臭的盲肠,细菌孳生、臭气熏天,给周边居民的生活带来巨大困扰。 针对这一状况,曹杨新村街道联合普陀区政府,进行综合勘察,制定多个方案,最终决定开展曹杨污水泵站改造工程,在河道内加造截流污水泵房、截污排污管道、水闸等,从源头截断污染源,还桃浦河清澈的原貌。 改造工程完工后,曹杨桃浦河的黑臭“盲肠”切掉了,河道变得清澈见底。街道还和区市容绿化部门配合,多方协调,拆除了杨柳青路老旧房屋的出租违建,在原址建成一块面积4000余平方米的开放式滨河开放绿地:原先的臭河浜清澈见底,滨河绿地让人心旷神怡。周边居民的居住幸福度大幅度提升,曹杨桃浦河也成为上海城区水域生态治理的样板。 多方力量维护治河成果 在打造河滨景观、大大提升河道面貌的同时,河长们还在集体行动,维护曹杨区域内河道治理环境的成果。首先,为了防止雨污水管道混接造成的排污现象,街道改造了雨污水管道,其中道路管道14处,小区内管道改造24处。 此外,面对小区河道还存在垂钓者乱撒网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街道又开展了“清网行动”,共整治渔簖、鱼笼2处,劝离垂钓人员7名,没收渔簖、鱼笼5件。今后还将不定期进行整治,巩固治理效果。 除了街道“河长巡河微信工作平台”,街道河长办还充分利用“上海河长”app,巩固河长巡河责任制,每一个人负责的河段和记录都明确分工,所巡河段记录同时也录入“上海河长app”。 在河长巡河制度不断推进的同时,街道还重视民间宣传工作,为河道环境护航。曹杨环浜、桃浦河的10个小区护河志愿者队伍,除了开展义务小区河道巡查,还结合“世界水日”等时间节点,开展水资源保护宣传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