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浦江财富

版面概览

上一版   

 

2019年03月13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主笔记

数据:新时代的石油

□文 崔烨

写这期手记的时候异常忙碌,因为恰逢报社一年一度的大型“3·15”金融消费者进社区活动,今年特刊的主题是:智能时代下的金融消费产品维权。在动动手指就能在手机上买到百万金融产品的当下,我们已越来越清楚数据的价值。

相对于传统的支付方式,有一个有趣的描述:在一些封闭的地方,圆形金属片和长方形纸张(现金)仍是主要支付手段;还有一些人会在小纸条上填写数字,签名并标注日期,然后邮寄出去(支票)。现在,另外三种支付方式正在普及开来,包括网络转账,有签名和授权数字串的塑料卡片(芯片和密码)或卖家终端商的“无接触”式刷卡及手机。中国的两个支付系统以手机为载体的优势已经扩张到了海外市场……

手机正在前所未有地更懂你:购物APP端也正在出现越来越多的“猜你喜欢”。你在购物平台上互动较多的人的购买行为也会影响你的购物推荐。因为数据会假设,你和与你有数据关联的人在行为上是相似的,所以她感兴趣的东西,很大程度上你也会有兴趣浏览或购买。

最近的一个节日是“三八”妇女节,女记者女编辑的手机里无不意外地弹出各种智能推荐。有的抢了一条裙子,有的入手一套内衣,但猜你喜欢,并不是猜你需要。数据时代煽动着广大女生孜孜不倦地买买买——一种不断重复的浪费。

难怪《经济学人》杂志指出,目前全球最有价值的资源不是石油,而是数据。不论政府还是公司都不会轻易放弃对它的掌控。而《上瘾:让用户养成实用习惯的四大产品逻辑》作者更是公开表示:能建立习惯的公司将会赢得胜利。如果你不在用户手机主屏幕的第一页,如果你不是用户张嘴问语音助手时率先想起来的产品,那你约等于不存在。在如今争夺用户注意力的互联网环境下,最重要的是让产品成为用户的一种习惯。

虽然对数据的争夺日趋激烈,但数据本身却是很佛系的,它的初衷是让人们生活得更为便利。比如对着智能音箱说话可以点上一份比萨、刷刷脸就可以打开门锁、乘坐无人驾驶的爱车回家……但另一方面,“流量至上”主义却让我们的朋友圈群被各种假消息围绕——有多少“10万+”可以信任?在我自己的亲人群“幸福大家庭”里,只要有亲友发出一些政策性的消息,我的姑母姨妈们便会不约而同地发出质疑:假的吧!浪费读者的时间和精力。

跟金融业一个老友聊天,虽然他是“老银行”了,却对媒体推广、宣传有深刻的理解:后数据时代,大数据、区块链清晰可查的路径或许可以帮到我们——以后置顶我们手机的新闻、趣闻并不以单独的流量为据,那些动辄10万以上阅读量,却缺乏权威部门认证的虚假消息会默默地被沉底,取而代之的是经过认证,相关部门、当事人认可的消息,大数据会优化我们的阅读环境,让我们有更愉悦、更有效率的掌上阅读体验。

如果您有任何金融理财方面的问题或者投诉建议,欢迎您在浦江财富公共订阅号下留言。我们将在三个工作日内及时回复,并邀请业内资深人士为您量身定制理财产品。您可以通过微信号:shanghaifortune2013,或直接扫描下方二维码联系到我们。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花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