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聚焦虹桥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03月13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巧破垃圾分类难题 一双惠手缝出两地情

记海云党员志愿者工作室张海婴

□见习记者 刘英杰 记者 陆骏健

今年2月18日,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来到爱建居民区调研垃圾分类工作时,提出:“有了垃圾分类的意识,下一步还要在源头减量化上下更大功夫,积极探索提高资源化利用成效。”

资源再利用,这正是张海婴一直致力于的目标,退休前她曾是一名专业的服装设计师,2015年5月与爱建居民区第三党支部书记顾华云一起成立了海云党员志愿者工作室,以社区老年人为主要服务对象,提供缝补服务。在“垃圾分类、我们先行”项目推进过程中,形成了两条绿色环保公益链。海云工作室把家中收集的废旧布料,做成衣服裙子作为儿童节礼物,送给结对的云南红河州贫困儿童;另一方面,工作室积极参与创新,将厨余垃圾制作成酵素,在居民区试点一平米菜园种植,并把成熟的蔬果送给社区贫困老人。

两年前的一句话

竟成“两会”代表间的流行语

“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需要做许多的分类工作,洗好的餐盘、衣物等都要分类,这和垃圾分类的道理是一样的。”在今年的上海“两会”上,代表们在讨论垃圾分类工作时,这句话常常被提及,而最早说出这句话的,就是爱建居民区的张海婴。

2017年,爱建居民区的中华别墅小区仅花费3个多月,就成功使95%的住户做到生活垃圾定点定时分类投放。时隔一年后,中华别墅小区更是身体力行的将经验推广到爱建居民区内的其他小区,居民垃圾分类投放准确率均达到95%以上。其实,在推广之前,居委干部们曾有过担忧,觉得垃圾分类是一个难题,但张海婴却觉得并不难“生活中很多事情就是分类,相比之下4分类算是简单的。”她深信一定能做好,于是,中华别墅小区开始了垃圾分类的试点。

爱建居民区党支部发动社区党员、居委会发动星级楼组首先参与到垃圾分类工作中来,通过党建引领、党员带头,让爱建居民区的垃圾分类可以行之有效地开展,更一点点激发出居民的自治热情。仅仅过了两周,居民垃圾分类投放准确率就达到了惊人的80%。在开展垃圾分类的同时,居委会还对小区进行环境改造。起初,有不少居民对垃圾分类提出过质疑,但看着现在小区的环境,他们个个都拍手称赞。“这样洁净美丽的小区环境,以前想都不敢想。在这样的小区住着真惬意!”

四年从未缺席

“海云”为居民缝补衣物上千件

2015年,爱建党支部号召社区党员们走出来、为社区服务,张海婴退休前从事的服装设计工作,于是,她和居民区第三党支部书记顾华云讨论后,寻找了有一定缝补经验的7名党员一起,成立了海云志愿者工作室。她们自发地拿出家中缝纫机等工具,为居民提供衣物缝补服务。

海云志愿者工作室的成员均为退休党员,年龄基本在六七十岁,服务时间为每周五下午。近4年的时间里,每次服务没有一位成员缺席,有的丈夫身患重病、有的需要照顾孙辈、有的成员甚至已经搬到了莘庄。有时候需要缝补的衣物多,做不完就带回家继续做,居民们体恤她们辛苦,劝她们收点费用,但她们坚定地说:“不行,我们就是免费为社区居民服务的!”不仅不收钱,工作室所有的针线、纽扣等,都是成员们自己拿出来或买来的。4年来,共为居民们缝补了上千件衣服。

为了更好地发扬“为人民服务”,在街道、居委会的牵头下,海云工作室还“走出去”,为社区单位服务。为建设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古北SOHO广场的工人缝补衣物、为血液中心的工作者们缝补工作服。“社区单位为我们带来了服务,我们也应该为他们做点力所能及的。”

社区种菜赠老人

五十条小裙子串起云南情

在李强书记来爱建居民区调研前,海云工作室已经有了“资源再利用”的做法。在垃圾分类的推进过程中,居委会邀请了社会组织在居民区开展了多次以“废物利用”为主题的环保课堂,让海云工作室的志愿者们意识到“再利用”对于垃圾分类工作的延展性。

在居民区党支部的支持下,海云志愿者工作室试点在社区内打造一平方米菜园,作为垃圾分类的延伸项目。他们在菜园内种植当季蔬果,用厨余垃圾制成的酵素作为肥料。蔬果成熟后,她们把这些蔬果送到社区孤寡老人、高龄独居老人的手中,一条绿色环保的生态公益链在社区内形成。

去年,工作室在得知爱建居民区党总支与云南红河洲绿春县结对帮扶后,张海婴与工作室其他成员商议为那边孩子送衣服的想法。说干就干,她们随即向小区居民征集多余的布料、纽扣、丝带等,为孩子们手工缝制裙子。为了赶在儿童节前将裙子送到孩子们手上,海云工作室的成员们都加班加点,短短10天时间内完成四五十件精美的小裙子,而且每条裙子的款式基本不重样,并在“六一”之前送到了当地的困难儿童手上。当收到小朋友换上新衣的照片后,大家都高兴地笑了。这些小裙子,成了长宁与云南之间情谊的纽带。

张海婴觉得自己很平凡,“在爱建还有很多比我做得更好的党员,我只是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她希望更多的人能参与到社区工作来,这样,自己的家园就能变得越来越好。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虹桥古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