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聚焦虹桥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04月10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荣华好声音”:想说的都“荣”在了歌声里

编者按:如果给你1分钟做梦,你会梦见些什么?“虹桥梦想档案”栏目聚焦虹桥人,记录他们的梦想、希望、激情与追求,勾勒出幸福梦具体真实的轮廓。欢迎您来电或者来信告知我们你的梦想。

□记者 刘英杰

好消息!阿拉虹桥街道荣华居委会融之声合唱队获得了市“优秀居村群众文化团队”称号。去年年末,上海为展现“家门口”服务建设的阶段性成果,推动居村综合文化活动室功能有效提升,促进居村特色文艺团队建设和交流,上海市民文化节指导委员会在全市16个区评选出250支居村团队获评“2018年优秀居村群众文化团队”,长宁有10支团队入选,融之声合唱队就是其中之一。

志趣相投的阿姨们

融之声合唱队从2011年成立至今,最初合唱队仅有10余人,以后逐渐扩大规模,到现在已经成为一个50多人的优秀团队,合唱队成员每周坚持排练,多次参与街道、社区的文体团队合唱专场演出活动,同时也积极参加各类公益演出活动,进社区、上敬老院,并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不断提高演唱水平。

团队的特色在于以清一色的女生为主,平均年龄近65周岁,其中90%的成员都来自荣华居民区。本是邻居的阿姨们因为共同的爱好走到了一起。队长刘秀珍告诉记者,队员们家中多有小辈,平日有许多家务事忙,可每周的固定排练却鲜有人缺席。

融之声队员们的好声音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荣誉的背后是坚持与热爱,指导老师注重队员练声方法的培养,注重实际的操作性,而非只是将其当做爱好。在了解每位学员的程度后,再由点到面的进行分类,以便使声部的分布更为均匀。老年合唱对的特点鲜明,记性差但理解力强,所以在课外,“下词”成为了业余时间的必修课。只有课外的准备工作做得充分,回课时才能快速进入状态。

一支富有使命感的合唱队

“刚成立的时候我们‘一无所有’,合唱队也没有名字。”刘秀珍回忆道,合唱队是在2014年时才有了自己的名字——融之声合唱队。荣华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盛弘介绍道,融之声队名中的“融”字有一语三关之妙,既代表着虹桥特色的“融之情”统战文化工作品牌效应,又与居民区的“荣”字谐音,最重要的是,能将政策宣传与歌声融合,传递到社区,这个名字赋予了合唱队更强的使命感。这支因志趣而走在一起的团队,正向着功能性团队的发展之路上不断迈进。

“荣华好声音”以独有的方式参与到了社区治理的活动中,发挥的作用也日益显著。她们不仅通过手工艺将分类后的垃圾再利用,制成手工肥皂等工艺品,还通过文艺汇演的形式现身说法,呼吁每位居民争做时尚的引领者。今年她们还参与了社区的睦邻活动,为子女在海外的留守老人送上一份温暖。

去年年末,在荣华居委会的指导下,融之声合唱队成立了以刘秀珍为首的党员志愿者工作室。工作室将垃圾分类融入歌曲、快板等各种表演形式,生动地传递到社区的大街小巷。

聊起成果,刘秀珍觉得自己很平凡,“社区里还有很多比我做得更好的党员,我只是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她希望更多的人能参与到社区志愿者的工作中来,这样,才能有更多更好的“交融”。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虹桥古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