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彩虹桥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09月09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教师的雅称

文 沈方(伊犁居民区)

今年9月10日是第36个教师节,韩愈在《师说》里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著名国学大师钱穆先生曾指出:“天地君亲师五字,始见荀子书中。此下两千年,五字深入人心,常挂口头。其在中国文化、中国人生中之意义价值之重大,自可想象。”

教师作为人类文明成果的传播者,常说“为人师表”,就是对教师贡献的褒赞。现在称呼教师为老师,是有别于私塾的新式学校设立以来后产生的,从古到今教师的雅称,反映了社会对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尊敬。

春秋时称老师为夫子,那时只有私学,最早收徒讲学的是儒家的孔子,因为他老人家曾经做过鲁国的大夫,而且学问又好,那时的“高知”被尊称为“子”,如老子、墨子、庄子等,孔丘被尊为孔子,他的学生又因为他做过大夫,所以称他们的老师为夫子。后来,夫子由专称变为泛称,成为旧时老师共同的称呼。如果加个老字,更显得尊重。

在当今社会,“教授”是教师中的佼佼者。教授这个称呼,出现得很早,宋朝时中央政府的太学设置教授传授学业外,各路的州、县学均置教授,掌管学校课试等事,位居提督学事司之下。元代诸路散府及中州学校和明清的府学都有教授。宋高承在《事物纪原·抚字长民·教授》:“宋朝神宗元丰中,兴太学三舍,以经术养天下之才,又於诸大郡府,始各置教授一人,掌教导诸生。”民间对私塾的先生也尊称为教授,如《水浒传》里的落第秀才吴用,在私塾教书,尊称教授。

在大家族里,又尊称教师为西席或西宾,因为古代以右为上,西侧的座位是给贵宾的,为大家族培养接班人的人,是为得到主人的尊重。还有称教师为绛帐,出自东汉,马融是东汉学问渊博的人,刘备的老师卢植也是他的学生,经常有二三千的弟子向他求学,所以他的教学方法也很特别,设置绛帐作为讲座开大课,后人有“绛帐恩深无路报,余相回顾却辛酸。”

也有把教师称为师长、尊长或师尊的,这完全出于尊敬。也有通俗地将教师称先生或先师的,特别是先生这一称呼,原来是教师的专属,现在成为普遍流行的对男士的通称。同样,在事业单位里,老师也成为同事间的通称。使先生和老师的流行范围,大大扩展。也有相反的,师傅的本义,也是教师。《史记·太史公自序》:“孔氏述文,弟子兴业,咸为师傅,崇仁厉义。”傅是教导、辅佐之意,后来成为对有专门技艺的工匠的尊称,现在普遍流行于企业里。师傅与师父又有所不同,经一定程序认定的恩师为师父,与师父同辈份的人为师傅。

对教师来说,最欣慰的是桃李满天下;对学生来说,要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理念。尊师重教,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虹桥古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