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曹荣新(伊犁居民区) 读书知史,读书明理,读书博闻,读书育人。博览群书起到春风化雨润心田的作用,一本书能影响人的一生!的确,“书中自有黄金屋”;“好书一本胜佳肴”。积溪成河,聚沙成塔。坚持读书,相信定会春华秋实。 今年4月23日是第26届“世界读书日”,今年也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我仔细阅读了一本应时应景的好书,也是中宣部推荐的书目之一,是著名作家叶永烈向党建百年献礼的长篇报告文学《红色的起点——中国共产党诞生纪实》。 该书由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出版,叶永烈历时17年采访无数当事人及其家属,查证大量历史文物后写就,初版畅销国内外和港澳台。随后又用了近30年时间精心修改补充,向建党百年献礼。这本520多页,46万4千多字的纪实长篇报告文学将流芳百世。该书情景交融地讲述中国共产党建党始末,再现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的人物与事件,文笔清新,史料翔实,是我国第一部结合党史的可读性极强的文学作品。不久还将搬上电影银幕和电视荧屏。 本书详述了“红色的起点”在哪里?是有哪些人士最早在这起点上出发?为什么要出发?怎么出发?目标又在哪里?全书共分8章(包括序章)94节,书的最后有“尾声”,回顾概述了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的光辉历程。序章前还有“小引”、“总序”和本书的“序”,交代此书的产生过程、出版情况和笔者几十年不停地增补、修改,对诸多史实进行订正,并补充了对于中共一大的最新研究成果,精细打磨并在建党百年前夕终成此书。 《红色的起点》一书,图片珍贵,文字朴实,版式清新明快,人情味浓。书中讲述了许多鲜活的建党过程故事,用纪实性的长篇报告文学形式,呈现给读者身临其境,欲罢不能的感觉。越读越觉得是一本学党史和悟思想结合起来的一部好教材。通过阅读此书,我知道了许多党建未知,百年前为什么要建党?是哪些人提出建党?怎么建党?为什么叫共产党?建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释疑解惑,豁然开朗。真正了解过去,才能正确认识现在,正确认识现在,才能科学把握未来。通过阅读可以站在历史的深厚基础之上,更加坚定地牢记使命走向未来。 在书的尾声,作者还粗线条描述中共九十多年的大事记,附中共十九次代表大会简表。时间地点一个又一个前进的脚印,刻骨铭心。从百年前13个赤手空拳的年轻人相约建党,成就了开天辟地的大事;到如今全国有9100多万名党员,星火燎原,成为全世界第一大党。中共先辈为了人民的幸福和祖国的强大,甘洒热血写春秋。建党不易,固党更难。牢记使命,前赴后继。千锤百炼,人民颂扬。 韶华易逝,书香却是萦绕在生命里的清香,能够代代流传。阅读一本好书,犹如在和智者对话,穿越时空,多维度全方位呈现思想理论的意蕴和创新观点的本义。“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就不会有今天的平安幸福。特别是新冠疫情还在世界各国肆虐,再回看我们的国家,更体会到党中央的英明伟大。 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近代璀璨辉煌。先建党,后建军,再建国。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从兴业路到复兴路,再到一带一路,千秋伟业,百年恰似风华正茂。事业发展无止境,革命道路无终点。历史照亮未来,征程未有穷期。在建党百年的特殊时刻,我们热血沸腾,激情满怀,学史明志,崇德力行,也更坚定我们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 这真是:谷雨时节雨纷纷,读书学习不忘本。退休在家看红书,知史崇德铭党恩。雨蒙蒙,情深深,滋润万物先烈魂。党建百年祖国强,不忘初心再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