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彩虹下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09月25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我看虹桥

文 张晓轩

虹桥对我来说,是亲切,是温暖,是深深扎根于此的热爱。1990年我出生在这里,所以这里是我的故乡;1900年我的父母祖辈便生活在这里,所以这里更是我的家乡。回顾虹桥镇的改革与发展,似是与我如同龄人一般,它看着我的过去,而我看着它的未来。

我眼中的虹桥是亲切的,它来自于人们每一条街头巷尾的贴心问候。不管走到虹桥镇的哪一个角落,总有好友不经意间的偶遇;小区里每天总有三两老人晒着太阳,唠着说不完的家常,哪怕你是初来乍到,也总能上去攀谈几句,仿佛这里从来没有陌生人。只要你愿意了解,每位土生土长的虹桥人都愿意和你聊聊这里,你能听到街坊邻里的故事,看到日新月异的变化,感受到虹桥触人心弦的历史。所以这是虹桥给我的亲切,更是虹桥人文及包容的体现。

我眼中的虹桥是温暖的,它来自于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传承。它的温暖来自于它给予每位虹桥人的温度。儒家学说《礼记》中有这么一段话:“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是一段传承几千年的笔墨,虹桥镇让它真正有了温度。在集体经济改革的过程中,村公司也正在努力做到使村民们有所终、有所用、有所长,当红利发放到每一位困难的村民的手中,那已是: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所以此时此刻的虹桥镇似是一个活脱脱的人,有了手心的温度,温暖着这一方人民。

因这里的人文与温度而衍生的一切,都让我感受到深深扎根于此的热爱。热爱这里的每一次红白喜事、添丁乔迁,不管朋友、乡亲们身处何处,总能一起团聚一堂。热爱这里的长幼有序,各得其宜,每次相聚,大家总是心照不宣地照顾每一位老人,不约而同地带着孩子们认个亲戚,聊一下童年。也同样热爱着这里的悲欢离合,敢爱敢恨,似是没有什么恩怨是一顿酒桌饭局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两顿。

虹桥的未来是宜居、品质、国际。

所以,我看到“亲切”的人文及包容将是我们向“宜居”发展所依托并且着力的支撑点。我有一个梦想,在未来的虹桥镇,大家偶遇到的好友不仅是本村的村民,还有来自五湖四海甚至是世界各地因向往虹桥镇而前来生活的人们。

我看到“温暖”的虹桥渐渐展现出她“品质”的那一面。我梦想有一天,所有生活在虹桥镇的人们不仅能够在物质生活中享受到良好的居住、工作、绿化及娱乐环境,更能在精神上感受到虹桥镇“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温暖。让这温暖的温度,暖到这一方土地,融化所有土地之上的冰雪。

我也同样看到了我深深扎根于此的热爱需要向“国际”跨出的一大步。我还有一个梦想,是保持经济发展的同时,依旧传承并怀揣着我们的初心与良好的道德品质,未来让企业的合作共赢更多地出现在会议室里,让感情更多地出现在交流互动上,让我们的国际化更接地气。

而其中经济发展更需要结合卢书记“十三五”期间作出的“深度转型、品质发展”的指示,在党建引领的新时代,我们也将任重而道远,必不辜负虹桥镇这方热土的养育之恩,让我眼中的虹桥成为我梦想的虹桥!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虹桥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