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丽凤 在上海市闵行区位于虹桥经济开发区和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之间,有一座美丽的小镇,这是我的家乡—虹桥镇。如同每一座繁华的小镇,这里虽没有市区的喧嚣热闹,但人们热情洋溢;虽没有市区“高档”,但五脏俱全。我的家乡有历史悠久的文化,有如诗如画的自然风景,也有淳朴高尚的风土人情。 你看虹桥, 经济飞速发展 虹桥镇隶属于虹桥地区,我们的虹桥在近几年经历了一次次的改革升级,飞速发展着。从农田果蔬业起家,1992年的虹桥还是一个到处是农田的乡镇,之后经历了三次改革。工厂时期,西服厂、纺织厂、塑料厂都是当时名震一时的大工厂。随着时代与经济的变革,我们的虹桥又从工厂时代改变成了仓贸经济来应对当时整个经济大环境的需求,可谓是敢为的先行者,走在时代前端的虹桥人。紧接着大仓库时期又慢慢发展为楼宇营商时期,楼宇租赁初具规模,虽不成熟,但也证明了我们虹桥人的新思想,敢于尝试。事实证明,这最后一次的楼宇政策非常的成功,至今,虹桥的经济在区甚至在市里都是名列前茅。我们还在尝试,还在发展但始终朝着更美好的方向前行,始终如一,我为自己是虹桥人而感到骄傲。 你看虹桥, 高楼大厦平地起 虹桥一轴四区。西部商业集聚区,从只有小小的易初莲花,到现在的万象城、爱琴海和阿拉城,汇集出了一个繁华热闹的商业地带。南部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汇集了一批高科技的创新公司,为我们虹桥带来更新换代的发展。东部的商务区,北部的都市型工业产区形成了我们虹桥一个翻天覆地的全新面貌。真的是高楼大厦平地起,一楼还比一楼高。 你看虹桥, 我的情怀依旧 1988年出生的我,生于虹桥也长于虹桥,虹桥的一方水土灌溉着我长大。小时候的记忆隐隐约约,模糊又清楚。记得我们两层楼的老房子,陈旧却温馨。记得自己和小伙伴们总是喜欢沿着老房子的栅栏一路往前走。记得自己的父辈们几乎认识整个镇的人,这家喝喝茶,那家吃吃饭,小孩子们也是一样,去这家串串门,那家串串门。记得学生时代的同学几乎都是住在一个区域,大家都非常的和睦。记得放学后总要在学校附近的小卖部买上一些小吃食,边走边聊着回家。记得那两家至今还在的红星眼镜店和竹辉饭店,几十年的历史,始终在那。可以说那是我们最开心最自由的时候。而记忆中的文化中心已经拥有越来越多功能,虹桥卫生院已经从一家小小的医院变成了大医院。记忆中小小的楼房都变得高大起来。记忆中的那片绿油油的农田已不复存在。而这些都将随着历史的变迁永远存在我的记忆中。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转眼间,我已三十年华,但是在我的心里我的小镇始终如一,虽然时间给她穿上了锦衣华服,戴上了美丽的饰品,我相信她的淳朴内在将会永远保留下来,不负时代,坚定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