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楼林立的上海,一个个建在经济最活跃经络上的党组织,一个个镶嵌在寸土寸金的楼宇里的党群服务站点正持续创新、不断“破圈”,集聚产业、汇聚企业、广聚人才,不断丰富着超大城市基层党建的深刻内涵。 “两新老师”勤跑楼帮助复工复产 一个多月前,京东健康与卫材中国共同宣布在静安区成立合资公司,将致力于打造满足老年用户生活健康一站式服务平台。这个新企业的诞生,源于一名“两新老师”的穿针引线。 “两新老师”,是静安区商务楼宇的白领们对专职楼宇党群工作者的称呼。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来袭,“两新老师”们跑楼跑得更勤了,帮助复工复产、了解企业需求,都成了他们的“业务”。 “以往我们关注党员和白领的需求,但疫情迫使我们思考:企业撑不下去了,党员和白领也留不下来。”2020年7月,位于高和大厦的静安寺街道党群服务站的铭牌后面,加挂了“企业服务中心”的牌子。 打造企业满意的营商环境 在高和大厦,除了以往常见的白领阅读角、减压室等公共活动空间,“一网通办”政务服务机、24小时自助税务机等服务企业的设施也接入了党群服务站。 一个实时更新的屏幕,引人注目。屏幕上,区域内每个企业提出的需求和问题,通过党群工作者“跑楼”后上传到平台,分门别类进行处置。 静安寺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汝熙玲介绍,这套数据系统采用“五色风险分析法”,将楼宇入驻企业稳定程度分为“稳定、较稳定、一般、较不稳定、不稳定”五个层级,以不同颜色对应不同预警,相应跟进不同的应对处置机制,增进稳商留商的针对性、前瞻性和时效性。 高和大厦内一家中小型日资企业,原办公单元租期到期,公司又有新发展需求,楼宇党群服务站第一时间掌握这一情况,判定为“较不稳定企业”,立即与街道、区投资办等相关负责人上门对接需求,帮助企业找到合适的新办公单元,降低了搬迁成本,还协助企业完成集中注册,打造让企业感受到满意的营商环境。 打破壁垒 共同构筑生态圈 静安寺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汝熙玲说:“楼宇党建要做的,不仅仅是党组织建设。打破壁垒,将楼宇物业、企业、公共管理部门、机构等聚集在一个平台上,共同构筑生态圈,服务楼宇经济和区域发展,也是楼宇党建做的事。” “破圈”融合,这也正是近年来上海楼宇党建的新探索之一。20年前,上海率先探索“支部建在楼上”1.0版,到后来“党建+服务”2.0版,再到2018年后,各类资源进一步向楼宇倾斜,迈入“党建引领、区域融合、功能完善、智能联通、队伍支撑”的3.0版,楼宇党建的界限不断被打破,服务不断在叠加,共享共治的新探索、新形态层出不穷。(党建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