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姜进荣 盛夏来临,吃冷饮解暑,又是大人小孩们的喜好。这不由让我想起我们儿时吃的各种冷饮。 那时,每当夏季来临,上海街头的店摊就会出售各种消暑饮料:可口可乐、姜水(一种有姜味微甜的汽水)、苏打水(有汽泡的无味汽水)、荷兰水(汽水的俗称)等。荷兰水有桔子、柠檬等多种口味,盛放在葫芦状的玻璃瓶里,细细长长的瓶颈弯弯曲曲缠绕出各种花样,十分诱人。不少小孩正是冲着这些漂亮的瓶子而去购买的。荷兰水是由小苏打和薄荷加糖调和而成,清凉爽口,夏日饮之消暑解渴,颇受欢迎。那时还有一种高档冷饮叫冰淇淋,在一般店摊买不到,只有在一种叫“士多”的洋烟纸店里才能买到。此外,常见的冷饮还有各色冰砖和雪糕等。但这几种冷饮价格不菲,普通百姓消费不起,而能“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冷饮当推棒冰了。棒冰价廉(四分钱一根)且品种多样,有赤豆、绿豆、奶油、桔子等各种口味。棒冰大都由小贩以走街串巷的方式售卖,自上午至傍晚,到弄堂里来的小贩可谓川流不息。他们背着装满棒冰的小木箱,一边用木块敲击箱子,一边沿途喊着:“棒冰吃伐……棒冰!” 棒冰虽在箱子里被棉絮包裹着(保温),但时间长了还是会融化的,所以小贩们都会变着法以求尽快脱货,否则这些变了形的棒冰只得折价处理了。本来就是个薄利买卖,再经此折腾,小贩们岂不要“蚀煞老本”,所以卖棒冰的人冒着炎热多数在小弄堂里穿梭,天越热生意越好,赛过送货上门。据我小时候的记忆,大热天吃到的棒冰都在家门口或弄堂口买的。 那时还有一种更直接的冷饮——冰块。贩卖者他们从冰站批一、二稍大点块冰,放在一只竹篮里,一手提篮,一手持一把小锒头,狂奔于大街小巷之间,边跑边喊:“卖冰哦!”冰块虽淡而无味,但其价仅一分钱,所以弄堂里小孩常常会买。你递上一分钱,小贩便用锒头敲下一块冰给你。敲出的冰块有大有小,但没人会去计较的。有的将冰块含在嘴里,有的则将冰块捏在手心里,效果都一样,传遍全身的就是一种“透心凉”。讲究点的吃法是把若干冰块放入碗中,加糖加醋,即刻一碗“冰镇酸梅汤”就做成了。此刻饮之,可收“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之效。虽如此,一些上海人的家里还有自制消暑饮料的爱好。他们清早,早早烧好一锅绿豆汤,敞开锅盖,罩上淘箩,有条件打上一桶井水,将一锅绿豆汤带锅一起,浸凉在井水里,凉至下午刚好饮用。 如今夏日的冷饮的品种,数不胜数,外型、用料,口感(口味)更是奇、精、浓。繁多的品种吸引着人们,尤其孩童们爱不释手。 往昔上海滩上的冷饮,是我儿时难忘、且快乐的记忆。 (作者系梅陇镇新闻志愿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