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秉法 解放前夕,1949年初,我19岁,学徒已满,住在黄浦区风阳路聚兴坊。5月初听说解放军快要打到上海来了,我们有点怕。5月25日那天,天还未大亮,听到弄堂里很多人在讲:“解放军已进市中心了,外面马路上都是解放军!”。我就起床,到弄堂里打听解放军进城的情况。随后顾不得吃早饭便和邻居一个小青年一起出去看解放军。走出弄堂口,只见凤阳路上望不到头的解放军战士,都在右边马路的街沿上静静地坐着,一点不扰民。看上去战士们都很疲倦,手持枪械,腰系水壶,脚穿草鞋或布鞋,我俩走上前去,战士们对我俩都热情地笑笑,和蔼可亲,我俩一点都没有感到害怕。 接着,我俩从弄堂口往东走:马路上的车辆和行人稀少,商店的门都紧闭着;路经新昌路、黄河路、西藏路左边拐弯至西藏路桥边(苏州河的南面)就不能再过去了,因为苏州河的北面尚未解放,还有国民党残余部队在沿河边的高楼上做最后的挣扎,若过去就很危险。我俩在桥边停了一会儿,我看到桥上堆着许多沙袋,拉着警戒线,周围还有解放军战士守卫着。桥堍旁边国民党建造的一个炮台已损坏,炮台周围有一大片血迹……,没过多久我俩就回家了。沿途看到路边的电线杆被子弹打过的痕迹,有些木制的电线杆上嵌着子弹头,有些铁制的电线杆被子弹打穿留下了弹孔。 5月27日上海全部解放了,市民欢欣鼓舞,许多人集队上街庆祝游行,国共交战并没有像我们当时所想象得那么可怕:市区的重点工厂如杨浦发电厂、自来水厂、高楼等建筑物没被破坏;自来水和电照常供应,市民的生活没受什么影响。这场上海解放战役成功地使这座世界闻名的国际大都市完整地回到了上海人民的怀抱。 上海解放后,国民党溃败逃到台湾,但心不死,妄想卷土重来反攻大陆。他们利用自己的空中优势,在长达近一年的时间内经常对上海进行轰炸,企图将新生的上海扼杀在摇篮之中。每次敌机一来上海拉警报时,老百姓都惊恐地往屋里或者坚固的建筑物里去躲避,其中轰炸次数最多的一天是1950年2月6日,这就是中外皆知的上海“2.6大轰炸”:杨浦发电厂、自来水厂等企业都遭到不同程度的严重破坏,被炸的工厂周围许多民房也被炸毁倒塌,百姓伤亡惨重,城市缺电缺水,许多工厂、企业和商店被迫关闭,失业人数激增;物资短缺,市场萧条,市民生活受到极大的困扰。当时我在南京东路先施公司木器厂工作,生产的都是柚木高档家具,由于市场不佳,没有生意,工厂停业,我也加入了失业大军。 记得有一天晚上,大约9点钟左右,我听到防空警报和高射炮响声,便和邻居几个小伙子爬上屋顶去观望,只见一架国民党飞机被解放军防空部队以四面八方的探照灯包围锁住,敌机想逃也逃不了,高射炮随着探照灯的聚焦猛烈地向敌机开火,不一会儿,只听到这架敌机轰隆巨响,发出一道红红的火光直坠在浦东的某个地方,我们几个小伙子高兴得不得了,大声欢呼:解放军打得好!打得好!敌机打下来了!敌机打下来了! 后来听说,在苏联支援的防空武器到上海参战后,国民党的飞机很少来了,也不敢来了!上海由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设得越来越好,直至成了如今的国人称道的“魔都”、举世闻名的国际大都市 ……(作者系莲花公寓居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