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社区防疫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03月31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戴口罩的“翻译人”上线

编者按:

近期,中国境内疫情防控效果逐渐显现,而境外疫情已呈愈演愈烈之势。由此,防控外来输入逐渐成为社区疫情防控的工作重点。顺应时势,梅陇镇的居家隔离三人小组也升级至2.0版本,一支由精兵强将组成的党员翻译志愿者团队已经上一线。

你好,我们是政府工作人员

“Good m orning,Sir!W e are the staff o f the local governm ent.”(你好,先生!我们是政府工作人员。)

在莲花公寓某外籍人士住处,翻译志愿者张良主动上前,面对面向外籍居民表明了身份。之后,他向对方出示了中英对照的《告知书》及《感谢信》,希望他们明了居家隔离14天的必要性及政府对他们配合防疫的感谢之情。在进一步沟通中,张良协助居委干部进一步掌握居家隔离人员的信息,并请他们配合填写《健康信息登记表》及《居家隔离承诺书》。与此同时,梅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为居家隔离人员测量体温,并通过张良的翻译,更详细了解他们近期健康状况。

这样一次登门核查通常需要花费15至20分钟,“但是也会有意外的情况发生。”在晶杰苑小区,张良遇到过一位加拿大籍女士,在填写表格的过程中,对方出现两次晕厥的情况,社区医生初步判断为低血糖。由于这位女士是独居,谨慎起见,大家商量着应该送医院做详细检查。

“Do you m ind w e call an am bu lance for you?”(你介意我们为你叫一辆救护车么?)。在得到对方同意后,大家立即拨打了120急救电话。救护车迅速赶到并为该女士测量血压、血糖等相关指标,急救人员最终确认只是血糖偏低。

“虽然过程有点惊心动魄,但幸亏我们处理得当,结果还是好的。”张良说。南方城居民区党支部书记苏文对当时的场景也记忆犹新,“张良和社区医生展现出了他们强大的专业素质,让人叹服!”

良好的专业素质来源于平日积累和丰富的实操经验。张良是梅陇镇机关干部,大学专业学的是德语,曾两次作为闵行区的联络官参与进博会外事服务工作。从进博会联络官转身成为防疫一线“翻译人”,张良脱下西服换上防护服,不变的是他脚踏实地、追求卓越的工作作风。早在大年初四,他就已经参与到镇防控指挥部的抗疫数据统计工作中,经常工作到深夜。

没问题,我们上

这支翻译志愿者团队中还有两位女将。一位是90后“二宝”辣妈张佳瑶,专业为日语;另一位是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萌妹子韩菁,专业是国际经济与贸易,可以提供英语翻译服务。两人都是镇综合党委的工作人员。

2月底,身为党员的三人接到组织召唤,一致表示:“没问题,我们上!”其实,他们也有自己的“小心思”。张良主动与儿子隔离,把他送到了丈母娘家,由老人照料。妻子则陪伴在他左右,作为一名英语老师,她通过其他途径报名了翻译志愿者,期待着和丈夫一起上一线。

张佳瑶的两个孩子,一个3岁,另一个仅10个月,都离不开她。她尽力做好各项防护工作,并兼顾好工作与家庭,“害怕是有点害怕的,但组织需要我,我义不容辞!”

韩菁是个“95后”,年纪虽小对志愿工作却信心满满:“我大学期间去过贵州和江西支教,志愿者经验还算丰富,而且我没啥后顾之忧,还可以向张哥哥、张姐姐学习,这趟我可值了!”

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3月初,三人通力协作,紧锣密鼓地做好准备工作。张良草拟了在沟通中容易用到的术语,由两位女将翻译成英语,大家再审阅修改。张佳瑶和韩菁也各自准备了日语和英语的参考资料。正式上岗后,他们时不时在“翻译组”微信群中交流应对方法。工作第一周,他们上门的户数就超过20余户。

随着实操经验不断积累,这些逆行的“疫线”翻译人正不断把工作做细做实。(镇党群办﹝宣传﹞)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梅陇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