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版梅馨陇韵

版面概览

上一版   

 

2021年03月31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绘民生画卷 展未来宏图

张立人

因疫情,刚考入美国某大学的小孙女在家上网课,近日,趁着她闲暇时间,我带着她去参观了地处梅陇外环听翠园内的蔡兵美术馆。蔡兵美术馆是以中国当代画家蔡兵先生名字命名的一座公立美术馆,美术馆内典藏着4608件(幅)蔡兵先生捐献给闵行区政府的美术作品、名家字画、文献、历史资料等珍贵藏品。

观赏了艺术大师的这些艺术作品,我们爷孙俩不禁表示深深的敬意。蔡兵先生用他的毕生精力绘就了让人如此震撼的美丽画卷,不禁令我感慨万千、浮想联翩:不是吗?正如蔡兵先生那样,我们梅陇人民也正在用幸福之笔绘就规划蓝图,展示梅陇“未来之镇”美丽宏图。

最近,梅陇镇党委、政府在镇各级会议上多次提出了铸造“未来之镇”的愿景,其中,规划中提到今后将有7条轨交线路途经梅陇,“七线汇聚”将打通梅陇的交通脉络,这不仅让梅陇居民的出行更加便利,梅陇营商环境也将随之提升;虹梅南路银都路沿线定位梅陇地区中心,将集高品质住宅、商业办公、教育医疗、文化休闲、滨水空间于一体,打造综合性公共中心和区域地标。

是呀,当你走遍梅陇大地,你一定会欣喜地发现:所有主干道两旁生动的壁画、葱茂的植被、精致的知识长廊、宽阔笔直的河道、风格迥异的主题公园,梅陇镇处处散发出绿色的气息。让梅陇居民出门便可见到绿色,也让梅陇人民更加宜居。

享受人生、品赏生活。现在,步行十分钟之内,在我家门口大大小小就有四个公园,我基本上每天都会和老伴儿去那里散步,呼吸新鲜的空气,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健康是生命之基,是人生幸福的源泉。目前,我家附近的行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已正式开诊,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了。社区的老百姓纷纷点赞,“太好了,我们这儿也有社区卫生服务站,现在配药什么的,就更近了!”

梅陇镇铸造“未来之镇”的美好愿景正在逐步显现。作为老梅陇人的我亲眼目睹了梅陇镇改革开放四十年里老百姓的生活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老一代人有责任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诉说和寄托归属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想当年,我们老一代人艰苦奋斗、经历了生活的磨难。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老梅陇地区是上海市水稻、棉花、蔬菜重点生产基地之一。那时,我是回乡知识青年,我家也有责任承包田,所以各种农活都干过。回想起来,给我的印象颇深、最苦最累的还数承包蔬菜地。当年,全上海人民的吃菜问题主要依靠我们本地人解决,中山西路菜场是全市蔬菜集散地。为了满足全市居民日常需求,保障正常供应,我们梅陇公社安排各生产队每天必须及时把地里采摘的大量蔬菜送往市区。可运送蔬菜到该集散地是一项繁重的任务,当地农民送菜的主要运输工具是两轮拖车。蔬菜全部装在铁篮子里,每辆送菜车一般满满当当可以放七个大铁篮子,计有一千多公斤,必须两个人才能拉动一辆运菜拖车。一个把握车头,一个拉着长绳在前面拖,一路上呼哧呼哧、气喘吁吁地从老家蔬菜地到中山西路菜场至少得走一个多小时的路。何况当年的马路(老沪闵路)崎岖不平,拉着沉甸甸的拖车,真是累死人!特别是通过像老沪闵路三号桥这样高坡度的桥,人驼着腰用尽九牛二虎之力才能爬上。下桥更是个技术活:因为拖车上压着沉重的蔬菜,一边下坡,一边大叫:当心!当心!而且又是很难控制车速,下坡确实极其危险,一不小心还容易翻车。

想起当年的艰辛,让我们倍加珍惜如今的美好生活。

如今,亿万人民的小康梦想已经实现。“十四五”规划宏图大展,改革之火正炽,发展之路正长。梅陇人用幸福之笔绘就规划蓝图,一幅“未来之镇”美好幸福的民生画卷正在梅陇徐徐展开。

(作者系梅陇镇新闻志愿者)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梅陇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