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专题

版面概览

上一版   

 

2019年01月23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威海居民区:

邻里事情邻里帮 群策群力护家园

楼道议事平台调动起了居民自治的积极性,汇集民智解决问题
居民区开设“威海活力老人课堂”
居民区开展厨艺展示交流活动

威海居民区在自治实践和探索中,坚持“服务群众、依靠群众”的工作理念,带动广大群众选好居委班子、推进楼组建设、扩大志愿者队伍、建设群文团队,让居民成为决策的主体,并形成协商议事、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的有效工作机制。此外通过居家养老“十助”服务、举办永生花和手提灯笼DIY活动等方式,凝聚居民力量,创造“平安、和谐、共融、自治”的生活环境。

在这样的环境中,威海居民区逐渐形成了“邻里事情邻里帮”的良好氛围。威海路665弄位于太阳公寓的最南端,属于民国时期的老建筑,被列入上海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其中的威海路665弄42号为四层双楼梯小洋房,目前共有住户12户,基本上都是居住多年的邻居,多年来大家都能和睦相处,“远亲不如近邻”在这幢楼里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居住在威海路665弄42号三楼的李女士不久前移居别处,为了补贴房租,便将自己的房屋进行出租。在与中介的交易中,李女士明确表示不能群租,不能影响到周边邻居的正常生活。可是让她始料未及的是,房屋中介耍花样,合同定好的不超过四人居住,实际却是餐饮企业的员工休息室。20平米的房间里放了5张高低床,一天24小时不断有员工轮流来此处休息、睡觉,甚至同一时段内在房间里休息的人相互都不认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居委会积极鼓励居民继续使用好楼道议事平台,维护好和谐的生活环境。得知此事的李女士从他处赶来,看到一片狼藉的现场,才发现自己被中介公司骗了。此时,邻居们站了出来,各尽所能,帮李女士出点子。有愿意为李女士介绍新租客的,有愿意为李女士提供合同违约法律咨询的,还有的愿意陪同李女士去房屋中介交涉,居委会也当即表态,可寻求街道平安办、城管、房办等部门支持,联合整治群租……

在邻居们的支持下,李女士主动与房屋中介进行交涉,说明对方违约在先,要求收回房屋。房屋中介自知理亏,约定了10天之内搬离。就这样,5个高低床被搬出了42号,李女士也准备将房间整理干净后重新找个靠谱的租客。没有了群租,解决了消防安全隐患,大家的生活又恢复了平静。

受到“群租”问题困扰的不止威海路665弄42号。陕西北路30弄在2016年成功创建街道“五星级楼组”,但是随着居改非、民宿等现象的产生,这里也受到了影响。弄内的一些房屋出租后,二房东打算重新装修,或用于经营民宿,或用于破墙开店经营。楼组居民发现情况后,及时在“新里万和”微信群中发布信息,并针对发生在弄内的民宿、开店经营事件多次召开楼组会议,大家协商后制定了《陕西北路30弄楼组居民公约》。公约规定:弄内不得“居改非”,不得进行居住功能以外的任何商业活动,不得以任何借口搞“群租”,特别不支持社区内承租人开展短租房业务(3个月以下),有此打算的对象必须持相关部门许可文件,且必须在征得本社区大多数居民的同意后方可行事;市区“民宿”(地下黑旅馆)扰乱社区安全与稳定,变相涉足旅馆行业,一经发现,立即予以取缔。

通过《自治公约》的自律,居民们自主管理自己生活的家园,先后两年相继成功地阻止了一起“民宿”和一起擅自破墙开门的违章经营行为,确保了楼组一方安宁,及时解决社区问题。居民自治工作,需要发动居民广泛参与,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汇聚民情、民意、民智,激发居民的自治意识,保障居民的自治权利。威海居民区的居民们发挥议事小平台作用,积极参与小区、楼道的建设,同心协力、献计献策,培育出了主人翁意识,提升了责任感和归属感。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南京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