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历史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07月24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枕流公寓有“海上名楼”之称

枕流公寓 供图/章正元

文 章正元

枕流公寓位于华山路699、731号,占地5.9亩,前面有2500平方米的花园,水池曲径,树木葱郁。大楼建筑面积7908平方米,地上7层,地下1层,楼内设施齐全,有抗强震的功能,建筑风格为西班牙样式建筑与装饰艺术派。取名“枕流公寓”,出自成语“枕流漱石”,喻远离世俗、潜心静思、磨炼意志的意思。

枕流公寓是20世纪30年代第一流的公寓建筑,有“海上名楼”之称。大楼平面呈曲尺形,也称八字形。以朝南一侧为正面主立面,主要出入口面朝北,门厅则南北相通。1至5层每层有六七套房间。每套有2室、3室至4室。4室户有2套卫生间,主仆出入各有其门。六七层是跃层式,每套有楼上楼下房间,现今称复式户,为当时上海公寓少见。

枕流公寓的主人李经迈(1876-1940),字季皋,号又苏,别号澄园。他是李鸿章的小儿子,其母莫顺喜原来是李鸿章夫人赵氏的贴身丫环。赵氏多年生病,莫氏一直尽心尽意地服侍在侧。当年,李鸿章身兼直隶总督和北洋大臣两项要职,赵氏多病不能随侍丈夫。李鸿章不在天津时,就由莫氏随行服侍。日子久了就收房为妾,便有了排行老三的李经迈。由于是庶出,李老三在家中没有什么地位。在其父去世后,继承遗产时只分到了当时最不值钱的股票。李经迈人极聪明,英语极好,喜欢跟外国人打交道,当时李经迈也跟着外国人向西部发展。他在西区买了很多地皮,逐渐成了巨富。作为遗产的股票,在他手里也都变成值钱的股票。李鸿章逝世后,他把母亲从天津接来上海,在华山路、长乐路路口建造了一栋西班牙式的3层洋楼,莫氏一直住到去世。

上海人讲的“半条华山路是李家的”,实际上指的就是李经迈的房地产。枕流公寓原址曾有建于1900年的英国泰兴洋行大班的住宅,李经迈买下后推倒重建,枕流公寓房屋注册时就以李季皋名义注册。李经迈自己家就住在大楼中路的6楼和7楼(复式楼层),他拥有很多皇家赏赐的礼品,收藏品有好几个房间,门口的地毯竟是整张的白老虎皮。李经迈的妻子是船政大臣卞宝弟的女儿,育有一子名叫李国超。李经迈于1940年去世。建国前夕,李国超将枕流公寓等家产出售后去了香港。

枕流公寓里住过不少文艺界、教育界的著名人士,先后有胡厥文、李国豪、沈柔坚、韩安义、叶以群、徐铸成、孙峻青、周璇、王文娟、孙道临、孙景璐、乔奇、范瑞娟、傅全香、朱端钧、吴朴堂、余红仙和徐幸等。

我国早期著名的电影演员、歌星,被誉为“金嗓子”的周璇(1918-1957),从1932年起住在这座公寓里6楼的一个设备均属上乘的套间里,一直到1957年演完她的人生悲剧。她参加拍摄了优秀电影《狂欢之夜》和《马路天使》,影片插曲《天涯歌女》和《四季歌》经她的演唱一夜间被广为传唱。此后,她频繁接拍电影,每片必歌,每歌必红。

她一生共拍摄42部影片,演唱二百余首歌曲,成为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蜚声海内外的一代两栖明星。周璇的歌唱事业虽如日中天,而个人感情生活却屡遭挫折。1957年9月22日,周璇怀着未能找到亲生父母的终生遗憾,怀着39年的凄苦人生,在上海华山医院默默地阖上了满含泪水的双眼。

乔奇(1921-2007)是曾居住在枕流公寓的著名表演艺术家。乔奇姓徐,祖籍宁波,生于上海。国家一级话剧演员,曾获第五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奖”。他1988年退休后,热心参加社会公益事业活动。1997年,经居民推荐担任丁华山居委会小区议事会副会长,为居委会出了不少“金点子”,为小区居民办了不少实事。乔奇于2007年6月29日病逝,享年86岁。

孙道临(1921-2007)是枕流公寓里居住过的中国著名电影艺术家。原籍浙江嘉善,生于北京。他于1943年加人中国旅行剧团,正式开始艺术生涯。先后主演过《渡江侦察记》《家》《永不消逝的电波》《一盘没有下完的棋》等十余部优秀影片。他于2007年12月28日病逝,享年86岁。

枕流公寓1994年2月被列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2007年10月26日,静安区文物管理委员会为枕流公寓举行“文化名人楼”的挂牌仪式。

(内容来源于《静安文博钩沉》)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南京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