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正元 美琪大戏院位于江宁路66号,由上海亚洲影院公司营建。剧院于1939年动工,建成于1941年,建筑面积5700平方米,观众厅有楼、底二层,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现代影剧院建筑。建筑两面临街,入口处设在转角。大门上方雨蓬呈圆弧形,雨蓬上方同样呈圆弧形的建筑立面高于两翼,立面作垂直线条的长窗,运用平直凹凸的处理突出其作为建筑的中心。大戏院的内部平面布局明确,空间富于变化,转换自然流畅。圆形门厅高达二层,两翼连接观众休息厅和穿堂。右翼穿堂末端设有螺旋状扶梯,二楼休息厅平面采用回廊式布局。 美琪大戏院由我国著名建筑师范文照(1893-1979)设计。范文照1921年毕业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1927年在上海开设私人事务所,1928年任上海建筑师学会会长。范文照设计美琪大戏院时,更是体现了现代装饰艺术派的风格,体现了近代美国式建筑简洁明快的设计手法。在上海近代建筑中有较突出的地位,反映当时的建筑设计和营造水平。 美琪大戏院开张前曾在全市搞了一个公开征名活动。1941年6月25日至30日内共收到应征信件两千余封,其中居慈善、高英贞、陈寿琪、金问涛、袁宗灿、吕志卿、英薇君等7人引经据典,不谋而合给戏院取名“美琪”,于是这个戏院就定名为“美琪大戏院”。“美”字象征戏院外观之美,“琪”字亦为“美意”,戏院的一切设备“如美玉之无瑕,亦皎之如玉树”。考虑到当时旁边的大华路(还未改名的南汇路)其英文名M ajestic,为美与高贵之意,音谐“美琪”。这两字在古文里也有出典:《尔雅·释地》中的“东方之类者,有医无闾之绚玕琪焉”。唐代王毂诗有:“琪花瑶草”乃仙境之物。1941年10月15日美琪大戏院正式开映,首映的是美国福克斯影片公司的五彩歌舞片《美月琪花》,片名暗藏了大戏院的名称,可见戏院在经营上的用心良苦。 当时,美琪大戏院为上海首映西片的首轮影院。它以融合现代与古典美之精华的建筑,配有高敞宽广、富丽壮观的观众休息大厅为特点,获有远东最先进的艺术影宫的美称。当时市民为能获得美琪大戏院的一张电影票、看一场电影而感到格外自豪。 建国前,美琪大戏院除放映电影外,偶然也有戏剧演出。如抗战胜利后,梅兰芳复出,首次营业演出就在此地举行。在日伪统治下,京剧大师梅兰芳坚不登台,蓄须以明志。抗战胜利后,梅兰芳于1945年12月28日至次年1月7日,与俞振飞在此合作演出昆剧《刺虎》《思凡》《断桥》《奇双会》等,在沪上掀起了一波“梅派热”。上海《申报》以《梅兰芳献艺十日》为题刊登消息,报道每日上演的剧目内容,并发表《访梅兰芳博士》的专题文章。 1999年2月至10月,在保护优秀历史建筑和文物的前提下,美琪大戏院进行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舞台、后台改扩建工程,添置安装了先进的灯光、音响等舞台设备,更换成了全部新型无噪音的软座1328席,大大改善了视、听效果。近几年来,各省、市大型文艺团体先后来此演出,美琪大戏院还接待了欧、美、亚、大洋洲各国艺术家的演出。 京剧《曹操与杨修》,越剧《孔雀东南飞》《春香传》《祥林嫂》,沪剧《罗汉钱》《芦荡火种》,淮剧《哑女告状》,歌剧《江姐》《绣花女》,歌舞《丝路花雨》以及话剧《茶馆》,歌舞话剧《金大班的最后一夜》等,都在美琪演出呈现满座。《梅龙镇》《少林魂》都是美琪成功的原创剧目。2005年年初,莫斯科音乐剧院芭蕾舞团演出的《巴黎圣母院》,舞台上惊现了50多年前北京人民大会堂舞台出现了8米高的教堂钟楼布景,让上海的芭蕾舞迷们叹为观止。 (内容来源于《静安文博钩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