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历史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05月13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陕西北路有座“宋家老宅”

宋家花园 供图/章正元

文 章正元

陕西北路369号花园住宅是一座高墙深院的二层半独立式建筑,具有英国乡村别墅风格。建筑面积824平方米,花园面积约1218平方米,外墙是黑色竹篱笆墙围护,这是上海市中心唯一保留下来的篱笆墙。这栋建筑,原是英国人约翰逊·伊索的花园住宅,建于1908年。1918年5月,宋美龄父亲宋耀如患心血管病逝世。宋氏姐弟为安慰老母,共同出资购买了该住宅送给母亲安度晚年,让其从虹口搬迁来此居住,此住宅从此成为宋家花园。

从东边大铁门入内,有一条水泥铺设的路通向楼房,拾阶而上便进入楼房。一楼是客厅,铺设柳安木地板,安置大小沙发、茶几、钢琴,四周是镶嵌彩色玻璃的门窗,客厅东边有一个拱形的内室,是接待亲友的“会客室”,中间有活络门与大厅隔开,如果主人举办Party(晚会),可以拉开活络门,客厅与内室连在一起,成为一个宽敞的大厅。

二楼正对楼梯的大房间是宋美龄母亲倪桂珍太夫人的卧室,卧室外有朝南的阳台,站在阳台上眺望,满园春色尽收眼帘。花园绿树成荫、花木繁多,有雪松、桂花、玉兰等树木,种植杜鹃、蔷薇等花卉。倪太夫人卧室隔壁是三女儿宋美龄的闺房,朝东有一个小阳台,面朝西摩路(今陕西北路),可眺望马路上来往行人和车辆。宋美龄在此生活近十年。倪太夫入住后,感到住房不够使用,就在住宅的西边扩建与正楼相连接的二层楼房,建筑风格完全一样,底层是地下室,一楼是客厅,二楼是两间朝南的房间,分别为宋子良、宋子安的卧室。

宋耀如(1863-1918)从一名美国《圣经》出版协会的推销员,发迹为上海最早的买办之一,拥有百万富翁的显赫身价。1887年,宋耀如与西郊的徐家庄园一位圣公会教徒倪桂珍结婚。倪桂珍(1869-1931)出身士大夫家庭。宋耀如和倪桂珍的结识,是倪家两位女婿介绍的,结果两人一见钟情,而且是倪桂珍果断地提出与宋耀如订婚。宋耀如曾这样评价他的爱妻:“桂珍是生活在东方的坚强女性,她的伟大在于敢自己选择爱人,这在东方,在中国,简直是不可思议。”婚后,倪桂珍跟随宋耀如到各地传教,至1890年在上海虹口郊区建造了自己设计的一幢房子。宋耀如和倪桂珍养育了3女3男6个儿女,并不惜重金送他们出国深造。“宋氏三姐妹”宋蔼龄(1889-1973)、宋庆龄(1893-1981)、宋美龄(1897-2003)正是在他们的呵护、哺育和熏陶下成了轰动中国政治舞台的各具风采的女性。

1927年初,已登上北伐军总司令宝座的蒋介石(1887-1975)抵沪后,欲与比他小15岁的宋家三小姐宋美龄联姻。开始,宋母倪太夫人不同意,理由是蒋介石已婚,而且不是基督教徒。蒋介石为表达诚意,表示可尝试做基督教徒,与发妻毛福梅离婚,取得倪太夫人的欢心。倪太夫人接受了蒋介石送给宋美龄的订婚戒指,回送给蒋一部《圣经》。1927年12月1日,蒋介石与宋美龄举行盛大的结婚典礼。婚礼非同一般,分两步进行。于西摩路(陕西北路)宋宅底楼客厅内先行基督教的西式婚礼,后在戈登路(今江宁路)大华饭店(现梅龙镇广场原址)再举行一次中式习俗婚礼,邵力子任司仪,蔡元培为证婚人之首,宣读了证婚书。一千三百多位中外宾客、亲朋好友热闹至子夜时分才散场。

蒋宋联姻后,宋宅不仅是宋家兄弟姐妹与母亲聚会的地方,也是宋家与外界频繁社交的重要场所。此外,倪太夫人认张学良之妻于凤至为“干女儿”的拜母礼仪也在这里举行。1931年7月,倪太夫人在青岛避暑时不幸病逝,遗体运回上海宋家花园,并在花园中举行了隆重的宗教告别仪式。当时远在德国的宋庆龄接到噩耗,日夜兼程赶回上海,为母亲送行。

1949年7月24日,宋庆龄在这里创办了上海第一个新型的中国福利会托儿所,邓颖超、许广平、胡子婴、廖梦醒等应邀来到宋宅参加托儿所的开幕典礼。

1952年,中国福利会顾问、美国专家耿丽淑女士来沪工作,宋庆龄安排她居住于此,一直到1963年。1981年宋庆龄去世后,这所饱经历史沧桑的房子由中国福利会管理,宋庆龄基金会使用。(内容摘自《静安文博钩沉》)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南京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