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专题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08月26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南西社区居民踊跃学习《民法典》

古柏居民在讲座中积极提问

□记者 姚沁艺

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法典化,意味着它的基础性、集成性。它也是新中国条文最多的一部法律,1260个法条,对应着细致入微的民生关切。同时,它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7编和附则,构建起全方位的民事权利保护体系。

南京西路街道积极宣传、推进民法典实施,早在6月2日就组织福民讲坛活动,宣讲“老百姓身边的《民法典》”。近期,各居民区、楼宇也逐步开展有关《民法典》的活动,让居民对这部与自身息息相关的“社会生活百科全书”有更深的认知。

古柏开展《民法典》讲座

科普“继承”知识

南西街道古柏居民区老年人众多,如何用《民法典》保障老年人的权益,是这里的居民关心的问题。8月12日上午,古柏居民区依托中华遗嘱库社区公益行项目,举办了一场“《民法典》时代的‘新’传承”公益讲座,为居民介绍《民法典》中有关“继承”的相关条例。

讲座由中华遗嘱库义工裘蔚主讲,她从一则真实案例切入——杭州女孩小丽作为独生子女,却无法继承父母的房产。为什么小丽无法继承父母的房产?如果要过户需要符合哪些条件?依照《民法典》,怎样立遗嘱才能避免这样的纠纷出现?裘蔚对这些问题逐一进行了分析和解答。

裘蔚还提到,《民法典》在原有自书遗嘱、代书遗嘱、录音遗嘱、口头遗嘱和公证遗嘱的基础上,新增了打印遗嘱和录像遗嘱两种遗嘱形式。对于录像、打印等形式遗嘱的订立形式和要求的规范,裘蔚也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到了我们这个年纪,肯定是要关心怎么写遗嘱这个问题了,这次的讲座正好解答我心里的疑问。”一位居民坦诚地说道。讲座结束后,大家围着中华遗嘱库的义工们咨询问题,久久不散场。

《民法典》学习活动

已在各居民区轮流开展

日前,记者在南京西路司法所获悉,福民法律中心律师团队已经开始在各个居民区轮流开展《民法典》活动。目前已在重华、延中、联华、升平等居民区开展了学习活动。

近期,司法所和福民法律中心律师团队还将在东方海外大厦商务楼宇法律服务工作站向社会组织的工作人员科普《民法典》知识,让《民法典》更好地走进居民区和楼宇。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南京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