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章正元 张大千(1899-1983),享誉国际的书画大师。卡德路(今石门二路)158号的一幢欧式建筑,原是宁波小港来沪成为沙船业有名富商李薇庄的寓所。李薇庄与张大千家亦为世交,故张大千从四川成都来上海多住李家,进而结识李府三小姐李秋君。后来,李秋君成了张大千的“红粉知己”。 张、李两家的世交关系,张大千与李秋君两人的情谊,可从张大千自述与“上海卡德路李府”的资料中得到印证。张大千自言:“宁波李家,名门望族,世居上海。我在上海的日子,多半住在李府作客。李府与我家世交,李府上一辈二伯父李薇庄也是老革命……李府三小姐李秋君,是沪上才女,家学渊源,诗词书画皆能。若问谁是我的知音,我会毫不犹豫地答复说,李秋君!” 李秋君(1899- 1971),名祖云,字秋君,以字行。上海务本女子中学毕业,初师从女画家吴淑娟学艺,后得张大千亲授,技艺气韵更上一筹,尤以擅作山水、仕女画闻名,斋名欧湘馆。李秋君作为一名女画家,在近代艺坛具有一定的地位。1928年,她与王济远、潘玉良等人起创办了“艺苑绘画研究所”。1934年,李秋君与陆小曼、冯文风、陈小翠、顾飞等女画家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性书画团体——中国女子书画会,她是画会中的核心人物之一。李秋君有一颗忧国忧民之心,她为《流亡图》题了一首诗:“车如流水马如龙,公子佳人作在中;舞榭梨园朝复暮,不闻遍野是哀鸿。”她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则更让人钦佩。1937年,李秋君担任上海支援十八集团军抗日后援会征募主任,为支援抗日奔走疾呼。因工作成绩显著,还曾得到了朱德总司令颁发的奖状。上海解放后,李秋君入上海中国画院任画师,还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人大代表。有《渔舟待发》《向东海要鱼》《湘君湘夫人》等创作存世。 张大千作画功力甚深,临摹尤为出众。他仿石涛山水,几可乱真。临摹敦煌壁画,颇得真趣。他笔下的山水、花卉与仕女画,均达到极高造诣。他的大泼墨、大泼彩的技法,为中国画开辟了一条新的表现道路,曾被推举为“当代第一大画家”。“大风堂”斋名,是善孖(大千之兄)、大千崇敬汉代刘邦所作《大风歌》,又敬佩明代山水画家张大风之名而来。张大千住在李府,故“海上大风堂”就设在李秋君的画阁“欧湘馆”内。张大千早年的画作,常署款“欧湘馆”,应视为客居李家之作。张大千曾讲:“向大风堂拜门的弟子,李秋君三小姐可以代表我决定收不收。如我不在上海,秋君可以代表我接帖,受门生的叩头大礼。拜了她,就算数!”此时的李秋君俨然以“张师娘”自居。1949 年2月,李秋君题签的《大风堂同门录》上,记载着张大千离开内地前大风堂的门人有86名,另有海外大风堂门人27名,一共113名。 张大千与李秋君同庚,相识于1920年,到1971年3月李秋君去世,二人亦师亦友,情谊持续近半个世纪。李微庄曾在他俩及长子李祖韩面前表示,愿将秋君许配大千。此事,张大千曾对好友讲过:“我一听此言,连忙跪拜下去,对二伯父叩头说‘我对不起你们府上,有负雅爱。我在原籍不但结了婚,而且已经有一个孩子,我不能委屈秋君小姐’……李府是名门望族,自无把千金闺女与他人作妾的道理……更令我想不到的是秋君就此一生未嫁。”张大千欣赏李秋君,对其敬重、感激;而李秋君对张大千敬佩有加,对其关切、爱护。张大千曾作一仕女图赠与李秋君,李珍藏弥久。 1948年,张大千与李秋君俱届半百,张大千生日在5月,李秋君在9月。张大千在成都过了生日,到8月特意坐飞机到上海为秋君贺生日。“大风堂”弟子们闻讯纷纷为两位老师置办寿礼,谢稚柳、唐云、马公愚等前来祝贺。当日,“大风堂"喜气洋洋,客厅里一对盘龙凤红烛,一幅红底洒金笺寿字,堂上坐着一男一女两寿星,几十位弟子更是忙里跑外,各献殷勤。海上画坛便留下“合庆百岁”的佳话。 张大千挚友、著名金石家陈巨来刻的“百岁千秋”贺章,把大千与秋君名字中的“千”“秋”两字和合庆“百岁”纪念的意思都包含在内。在寿庆仪式上,大千、秋君当场合作一幅《高山流水图》,钤盖此章,并相约各绘50幅,合作50幅,互相题款,均钤此印章,举办一个两人画展。因张大千1949年离开大陆而未实现。(内容摘自《静安文博钩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