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历史

版面概览

上一版   

 

2020年11月25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南西看上海

意大利商务总会旧址的传奇往事

意大利商务总会旧址 章正元/供图

文 章正元

当我们翻阅上海的历史材料:政治的、历史的、文化的、宗教的、民俗的、商业的……所有关于老上海的讯息扑面而来,繁复,无绪,迷乱,真伪难辨,仿佛走在时间的迷宫里。但是,当我们穿行在城市中心,唯有那一栋栋风格迥异、经历了将近一个世纪风雨沧桑的建筑,才能将历史真切地呈现在人们面前。建筑永远不只是一幢房子,它更是点点滴滴回忆的一个容器。

位于延安西路238号的意大利商务总会旧址就是这样一幢建筑,当我们拂去历史的积尘,它那独特的命运转瞬间便会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勾起我们对这座城市的无限遐想。这幢建筑原是意大利侨民在沪的总会所在地,现为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上海市书法家、美术家音乐家等协会的办公地,1994年2月被列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意大利商务总会旧址带有宽广的园地,还包括邻近的网球场,占地共达12.9亩,建筑面积2064平方米。

意大利商务总会建于1925年,为三层高、朝南向、混合结构独立式住宅。立面采用对称、分段等古典构图手法,空间层次变化丰富,细部装饰细腻。南立面中部层叠爱奥尼式柱廊;东立面入口门廊采用爱奥尼式双柱;顶部山花具有巴洛克风格,典雅别致的外表,散发这浓郁的异国情调。其室内装修古色古香,沿着木楼梯拾级而上,仿佛正在穿越一条通向历史的时光隧道。

意大利商务总会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风格的建筑。它的建筑风格是“仿罗马”的,采用古罗马式的拱券及带有柱式的长廊。在造型上,效仿古罗马建筑中横3段(即台基、门窗或柱廊、檐部)和竖3段(即当中突出,两边对称)的构图,柱子及各段的比例严守古典柱式的法则,装饰力求古朴等。

其主要特征是:正立面或入口处采用古罗马拱门,并用古典柱式支撑;立面呈对称性,建筑显现出稳定的感觉;窗户有节奏感,且风格细致,底层窗户较大。除意大利商务总会旧址外,静安区辖区内还有陕西北路457号上海辞书出版社办公楼、巨鹿路675号上海作家协会办公楼,均属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风格的建筑。

在旧上海生活的西方人,尽管有的是戏院、跑马厅和跑狗厅,舞厅、西餐馆和咖啡馆比比皆是。但是,这一切都不能与总会、俱乐部相比。所谓总会,往往意味着豪华的舞池、精致的酒吧、格局讲究的餐厅,还有弹子房、阅览室、图书馆等。作为奢侈生活的象征,总会证明着这座城市曾经的富庶和外侨上层的抱负。在那里,人们不仅谈生意,更重要的是寻找一种优雅、闲适的氛围。

上海滩上知名的总会包括英国总会(今外滩近延安东路口)、美国总会(今福州路)、法国总会(今茂名南路花园饭店)、德国总会(今外滩近北京东路口)、福熙路(延安中路)的俄国总会、斜桥总会等,都被布置得美轮美奂,非常舒适。

那时的人们步入总会大门,总能看到金碧辉煌的大厅弥漫着淡淡的烟云,灯光照射在烟云上幻为奇彩,身着盛装的外侨,不论老少,不论男女,都在畅饮,在闲聊,在哗笑……

上个世纪初,来沪淘金的意大利人为数众多,他们在有了一定的资金储备之后,建造了各式各样的具有本国风情的建筑。因为二战中期,意大利人民发动了武装起义,推翻了墨索里尼法西斯统治,向反法西斯的民主国家阵线投降,建立了意大利新政府。所以,在二战结束以后,民主国家阵线对意大利并未以敌国的身份对待,意国在华的财产(包括意侨财产)不作敌产处理,意侨从事正当的职业受到中国政府的保护。

曾任意大利驻沪领事的罗西将该房以“意国政府”户名向国民党上海市地政局申请登记,同时申请登记的还有作为意大利驻沪领事馆馆舍的成都路369号。上海解放以后,意大利华侨纷纷回国,总会处于半停闭状态。上海市文联通过有关部门与该建筑留守的代理人协商租用,后来又把房屋作价收购,土地由中国收回。1968年5月,该建筑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接收掌管。

如今,意大利商务总会默默地静卧在延安路高架路边,依然在闹市中留存着一份过去的记忆。近一个世纪过去了,这幢老建筑旧貌换新颜,以其独特的魅力诉说着曾经有过的辉煌。它和这座城市的步伐是和谐而合拍的,为这座繁华而时尚的城市增添了一种别样的风情。(内容摘自《静安文博钩沉》)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南京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