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历史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03月10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阮玲玉的静安故事

沁园邨一景 章正元/供图

文 章正元

沁园邨位于新闸路1124弄,弄名从古词牌名《沁园春》中移来。这是一条幽静的弄堂,弄堂两侧是建于1932年的共有六十余幢砖木结构的三层楼新式里弄房子,占地面积11.48亩,建筑面积12101平方米。每幢房屋的一楼是客厅兼餐厅,大落地窗外是铺上花砖的小阳台,前面是小花园。穿过客厅后的过道是供人进出的后门。从木质的楼梯而上,在一楼与二楼之间有一间亭子间,走上去便是二楼卧室。二楼与三楼之间同样有一间亭子间,再走上去便是三楼卧室。二、三层卧室里都有主卫生间,推开卧室的大落地窗,外面各有一个小阳台。整幢楼可以用锅炉烧暖气取暖,这在上世纪30年代还是不多见的。

据传曾经入住沁园邨的名人很多,有赵四小姐、邹韬奋,影坛“梁家四姐妹”梁赛珍、梁赛珠、梁赛珊、梁赛瑚,还有李鸿章的长孙、1924年起任上海轮船招商局董事长的李国杰等。1933年至1935年我国早期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阮玲玉,就居住在沁园邨第二排的9号房子里。

阮玲玉(1910-1935),广东香山人,生于上海,原名凤根,学名玉英,艺名玲玉。家境贫寒,5岁丧父,母亲帮佣供养她读到中学。1926年初春,明星影片公司为拍《挂名夫妻》影片,登报招考该片女主角。16岁的阮玲玉为求得经济上自立,前往应考。

她薄唇轻启嫣然一笑时,眼睛弯弯平添妩媚;她悲伤凄苦时,流丽的眸光顿时泪眼朦胧,脸上像有抒发不尽的哀愁。在场的导演卜万苍几乎是不假思索地说:“你被录取了。”这个楚楚动人的女孩凭着美貌和演技红遍了整个中国,成为最有票房号召力的演员。如人所说“阮玲玉的美丽是别人学不来的”。

阮玲玉在《挂名夫妻》影片中担任主角,一炮打响。接着在张石川、郑正秋编导的《血泪碑》等影片中演出,同样获得成功。1928年冬,她转入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在一年多时间里,拍了5部电影。1930年,进入联华影业公司,在孙瑜导演的《故都春梦》中担任主角,奠定了她作为一名优秀电影演员的地位。1932年后受左翼文艺运动影响,阮玲玉相继主演了《三个摩登女性》《新女性》等进步影片,对社会影响很大。

阮玲玉在事业上是有成就的,但她的个人生活却是不幸的。前夫张达民把阮玲玉当成摇钱树,阮忍无可忍与其签订脱离同居的协议。脱离了苦海的阮玲玉身边很快有了个风度翩翩的追求者叫唐季珊。唐季珊的妹妹唐佩书,是上海营造巨商、谭同兴营造厂厂主谭干臣的妻子。故唐季珊为华业大楼业主谭敬的舅舅。

1933年,唐季珊为她在新闸路沁园邨里买下了9号那幢三层楼房,这是出身贫寒的阮玲玉第一次拥有自己的家。1935年初,张达民和唐季珊把阮玲玉当作牺牲品,为争夺阮玲玉打起了官司。阮玲玉既摆脱不掉张达民的纠缠,也无法脱离唐季珊的束缚,生性脆弱的她于3月8日凌晨,留下两份遗书,把3瓶安眠药搅在母亲亲手烧的甜甜的八珍粥里缓缓吞下,告别了这个令她心力交瘁的人世。时年仅25岁。

阮玲玉短短的一生中共演出29部电影,她饰演的人物都有着悲惨的结局,最终她也成为自己爱情悲剧的主角,一代明星在沁园楼香消玉殒。2005年12月8日,静安区人民政府为阮玲玉旧居挂上了铭牌。(内容摘自《静安文博钩沉》)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南京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