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9月26日,全国经济发生了一件大事!沉寂三十年的中国股市重新开设,位于南京西路1806号的工商银行上海信托投资公司静安证券业务部开业,标志着新中国从此有了股票交易,引发了海内外巨大轰动,也成为1986年全国十大经济新闻之一。开业之后,静安证券业务部就成为新中国第一个公开进行股票交易的场所,曾被海外媒体称为“世界上最小的证券交易所”。 当时,该业务部仅有12个人,营业面积12多平方米。开业当日,上市股票仅有飞乐、延中2只。飞乐音响的股本是50万元,延中实业股本是500万元。原定于8点30分开门,结果早7点营业部内外就全部挤满了股民,连门口的大树上都爬满上了人,营业部门口的交通也一时堵塞。正式开盘后,飞乐开价55.6元、延中54元,第一位买者是坐在轮椅上的残疾人,他用1000元买了18股飞乐。全天飞乐发行700股,开业两小时售空;延中1000股,下午4点30分收盘后,共成交股票1540股,成交金额85280元。 上海市第一家股份制企业是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1984年11月14日,经人民银行上海分行批准,由上海飞乐电声总厂、飞乐电声总厂三分厂、上海电子元件工业公司、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信托公司静安分部发起设立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向社会公众及职工发行股票。该股票总股本1万股,每股面值50元,共筹集50万元股金,其中35%由法人认购,65%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发行的股票没有期限限制、不能退股、可以流通转让,可以说是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第一张真正意义上的股票。人们习惯地昵称其为“小飞乐”。 小飞乐”承担起了我国证券市场从无到有的突破重任。 1985年1月14日,上海延中实业有限公司发行股票500万元,为上海解放后区县工业企业首次向社会发行股票。 据原静安证券业务部经理黄贵显回忆说,南京西路1806号原是一家理发店,改为业务部办理股票买卖后,国内国外一下子都知道了。新中国第一个证券业务部创始人之一的胡瑞荃说:“纽交所董事长范尔林还来过呢,开始我说这地方很小,我们接待你们差一些,他说:‘不错,不错,在上海那么大的城市里边,有那么一间房已经不错了,我们美国那时在梧桐树下边进行股票交易,你们这样做,已经不错了。’”由于静安证券业务部面积太小,每天买卖股票的人员拥挤,开业过了4个月,就搬到了西康路101号。 当年,做股票和买国债的人都管那家业务部叫“西康路101号”。要买卖股票带好图章,股票的背面有出让方和受让方一栏,买卖双方盖了章才算成交。拿了股票的一方还有一个“息折卡”,上面记载每年领红利的情况。国债买卖场面更为热闹,都是实物交易,你拿怎样厚的钱去买,基本上能拿回来同样厚度的国债实物券。 素有“中国第一股民”之称的杨怀定(外号“杨百万”),就是在西康路101号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1985年期的国库券开盘价104元,利息率15%。由于国库券比存银行的利息高出2000元,远超当时工资(每月53元),于是他把手里的两万元都买了国库券。买入后下午就涨了,当天卖出就赚了800元。 后来,杨怀定跑到上海图书馆翻看全国各地的党报,查到安徽合肥当日国库券开盘价94元,收盘价98元。于是,他当天连夜去合肥,一个来回2万元的本金就变成了2.2万元。之后,他来回穿梭于山西、福建、河南等地,采用蚂蚁搬家的方式把国库券源源不断地搬到上海,光是合肥,就去了近八十次。 国库券交易上赚取第一桶金后,杨怀定转战股市,成为了上海滩第一批证券投资大户。当时A股还处在初期阶段,杨怀定的第一只股票是曾经的老八股龙头“电真空”,买入半年后股票大涨,他在800元以上价位卖出,净赚150多万元。此后,“杨百万”逐渐成为股市里炙手可热的风云人物,更被一些媒体称作“中国第一股民”。 杨怀定曾经创造了中国证券市场的很多“第一”。如:第一个从事大宗国库券异地交易的个人、第一个到中国人民银行咨询证券的个人、第一个个人从保安公司聘请保镖的人、第一个聘请私人律师的人、第一个与证券公司对簿公堂的人、第一个作为个人投资者被大学聘为教授的人。遗憾的是,杨怀定于2021年6月13日凌晨在上海去世,享年71岁。 随着股市的逐渐发展,诞生了中国“第一代股评家”。当时的股评家主要负责沪深两地依托交易所而进行的证券知识的普及和教育,通过大量的股评文章对人民群众进行启蒙。其中,较为著名的几位是应健中、陈宪、陈钢和童牧野。他们本可以成为诗人、优秀的中学语文老师或核物理专家,但却阴差阳错地成为了一群股评家。 对此,应健中称自己能进入股评家行业,要感谢“领路人”——贺宛男,原因之一是他最早期很多股评都刊发在贺宛男负责的《新闻报》证券市场专辑上。“这是全国最早的股评专栏。记得我第一次投稿,一投就是两篇。”说着,应健中拿出一份早已泛黄的1991年1月1日出版的《新闻报》。(注:贺宛男,1989年开始进入证券报道领域,1990年7月创办了中国媒体第一个证券专栏——《新闻报》证券市场专栏。被誉为“中国证券市场20年最具影响力财经传媒人物”、大陆股市“教父”。) 证券史书上都把上海西康路101号作为改革开放后的中国证券市场的起点。当时的西康路101号负责人是阚治东。他的职务是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信托投资公司证券部经理。只有30多岁的阚治东,正是从这里起步,迈向他的证券生涯。阚治东与他的同事们一起,从异地国库券经营起家,一点一滴地做大了证券部的家业,阚治东本人也赢得了上级领导的信任。1990年,当上海工商银行决定组建申银证券公司的时候,阚治东便成了总经理的不二人选。 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证券市场,还处于草创时期,但上海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其证券市场的发展已经令全国瞩目,申银、万国、海通“三驾马车”的激烈竞争,尤其是申银和万国的“拳来脚去”,推动着上海的证券市场不断地出演有声有色的活剧。 30多年飞逝而去,证券业务部旧址只留下一块石碑供后人纪念,上面写着:“新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次股票交易在这里诞生”。如今的中国证券营业部数量已迈入万家时代,中国股市有1.6亿的参与者,数十万亿元市值的股票。 (老静安周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