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历史

版面概览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07月07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张园:在复旦,于右任第一次见到了李登辉

震旦师生

震旦师生离校不久,得知法国天主教会将用“震旦”校名登报招生,遂决定启用新校名。于右任提议以“复旦”命名新校(语出《卿云歌》中的“日月光华,旦复旦兮”),得到一致赞同。6月29日,《时报》刊出一则以“张园北爱文义路二十二号复旦公学事务所”署名的启事:“震旦旧名,有人袭用,嗣后海内外寄本学函件,请径寄吴淞提辕,或英租界张园北爱文义路二十二号复旦公学事务所,以免误投……前震旦旧生,无论本埠外埠,请亲来或投函报名,以便位置,定七月初六截止,余额另补新生。”

张园是晚清上海最早对社会开放的私家花园,占地60余亩,范围约在今南京西路、石门一路、威海路和茂名北路以内,1882年由无锡富商张叔和所建。复旦招生启事中的“张园北爱文义路二十二号”,是一个非常奇怪的地址。按理说,“二十二号”门牌号码较小,似应在爱文义路东段派克路附近才较为合理,但爱文义路派克路离张园的直线距离足有一二千米,且也并非位于“张园北”,而是张园的东北方。因此,我大胆猜测,这处“张园北”地址,也许并不是原来外省学生所租的爱文义路房子,而是新校创办者在张园正北方、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至爱文义路段(约靠近今泰兴路一带)另租了房屋。一位复旦首批应考新生曾回忆:“母校第一次招生地点在静安寺之张园楼上。是日愚已不便记忆,唯觉蒙蒙烟雨,犹在目前。”(余裴山《求学时代之回忆》)这里的“静安寺之张园楼上”,也可作为“张园北”的佐证。

在“张园北”的房子里,于右任第一次见到了李登辉先生。据于右任后来回忆:“筹备处在大马路张园附近,借得房屋一所,屋系友人新建者,设备甚好,有浴室。时沪市发生抵制外货运动,南市商会会长曾少卿为首。曾以天热,夜归南市不便,予劝其住筹备所中。曾又介绍一青年学者来住,即李登辉先生也。”李登辉,出生于印尼爪哇,毕业于耶鲁大学,1904年冬刚从海外归国,时年34岁。复旦公学成立不久,他就被聘为文科英文系主任,后兼教务长,1913年起担任校长。于右任感慨道:“复旦得人,由是成功。”(赵聚钰《于右任谈复旦创办》)

(上观新闻)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南京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