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版:绿舟

版面概览

上一版   

 

2019年03月31日 星期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我有一颗造船梦的心

1954年夏离开浙江海宁初级中学,考入上海东北郊可寄宿的高桥中学。这是一所有百年历史的著名学校,师资优秀,校风纯朴,学风严谨,还有美丽如画的校园幽景。大部分学生从市区慕名而来,也有高桥本地的。学成三年,报考大学,选择了当时尖端学科的船舶制造专业。是缘于在高桥中学求学时,我从市区路经外滩,乘船沿黄浦江东去高桥古镇,途中看到宏伟、庞大的海上建筑物,大型货船、客轮气势非凡,在鸣笛声中劈波斩浪航行,激起“我的造船梦”初心,以诗所示:

七绝·造船梦

六十年前上海游,

浦江岸畔望舻舟,

船形雄伟埋心坎,

壮志凌云梦寐求。

1957年录取我的是上海造船学院,第二年,并入西安归来的上海交通大学。大学学业繁重而刻苦,学制长达五年半。基础课,专业课,都以严格要求而著称。如一门投影几何学,立体贯穿,平面示图,如一条直线贯穿四锥体,用正视图、俯视图、侧视图表示贯穿点的位置,需要极强的立体想像、思考能力,高中的立体几何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同学们戏称为“头痛几何”。其他基础课:流体力学、理论力学、工程数学、工程物理,俄语等。专业课:船舶原理、船舶摇摆、船舶阻力、船舶推进、船舶设计、波浪理论等,都难应付。上课讲得多,又列出许多参考书刊,往往学习到深夜。一门主课不及格,有留级风险。课程新鲜、紧张、繁重,而造船初心已深嵌心坎,鼓舞着,又有海宁一中、高桥中学赋予刻苦学风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支持着。课余生活非常丰富,晨练跑步、体操、下午球类等。我还参加了铜管乐队,成为一名小号手。还有民乐团、舞蹈团、绘画组、诗歌朗诵组等等。

1962年7月,以一篇课题为《船舶推进器螺旋浆叶厚对性能的影响》学术论文,顺利通过答辩毕业,统一分配在上海中华造船厂设计部工作。从此,我与造船结下了不解之缘,走上了我的造船生涯。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后来有幸投身到设计、制造出口船舶,并自行设计、制造高附加值船舶的行列中去。这些船舶设备先进、科技前沿、性能优良,经济环保、高船价、高科技、高难度、高质量、低成本的优秀船舶产品,如液化气船、化学品船、含冷藏箱的集装箱船、大型汽车运载船也称Lo-Lo船等。后荣获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成为了一位高附加值船舶的设计、制造总工艺师。

往事如烟,不忘初心,造船梦的大学求学求知,那种渴望、刻苦、坚韧、努力、勤奋、契而不舍的纯真青年生活,还栩栩如生,浮在眼前,曾有诗赠学友为念:

临江仙

交大毕业60周年,赠学友

年少初来淞沪,

韶华风茂纯清。

浦江求学共耘耕,

挑灯常达旦,朗朗读书声。

岂惧天灾人祸,

何愁腥雾寒冰。

苦甘愤激闯鹏程,

墨扬千巨舰,汹涌骇涛迎。(新桥 周执平)

 

 

上 海 报 业 集 团      版 权 所 有

社区晨报南码头路